你賜他一段浮華,他便結出滿世繁花。在數億位剁手族的鼎力支持下,阿里巴巴2016財年電商交易額(GMV)突破3億元人民幣,這個超級體量的商業體僅用13年時間8000名小二,完成沃爾瑪全球220萬人54年才實現的進階,突破二次元壁障,進入三次元時代。
另一面,阿里一個平臺的交易,相當于中國人口一年的伙食費,這巨量也預示著新商業『奇點』的來臨。不難理解,工業時代,從零售店、連鎖店,到商場,再到大型超市的進化,已是強弩之末。畢竟,連接消費者、產品、服務的介質,已不再是必不可少的『實地』,網絡上隨時隨地的連接,正彰顯強大的『替代效應』。量變促成質變,最終,阿里等電商平臺必然接棒沃爾瑪們,占領新商業文明的高地。
于是,里程碑式的數字在各種渠道刷新迷弟、迷妹們的三觀,霓虹街頭小霸王,霸屏霸的沒個夠。但冷靜下來后,我們的腦回路更須明確高冷狂狷3萬億背后的玄機。
毫無疑問,互聯網商業的競爭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血腥又慘烈,只有勝利者,才能享受和平。但一次勝利容易,連續的勝利又談何容易?之前,阿里顛覆傳統商業,一次創新的勝利,它做到了;然而,速度是禮物,規模是詛咒,現在,它卻要破解『詛咒』,不斷顛覆自己,持續創新,尋找連勝的契機……如此高難,阿里這個巨無霸要怎樣扎住臺型?它又如何與互聯網新趨勢協同共振,與你我繼續愉快地玩耍?
從這個角度來說,GMV 3萬億只是阿里的一組『廣而告之』,秀其變革資本,而邁向6萬億的巨頭,如何不斷『診療』自己,順勢而為,解構、重構自身,才是該『盡力夯』的關鍵,因為,它將決定國內互聯網生態、國家消費走向,與億萬人息息相關。
3萬億的『硬』資本
歲月是殺豬的刀,也是磨人的石,『趨勢』取代『優勢』更是任何一家企業都逃不脫的宿命。時代切換的危機感下,企業都在尋找變革自己的方法,但這樣做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資本』。
想象一下,早年做『增量』的市場里,各自跑馬圈地,偶爾街頭巷斗,更多是相忘于江湖;而現在電商紅海的『存量』市場中,你死我活的競爭,處處明槍暗箭,沒有絕對數量、質量的控盤優勢,阿里怎能放開手腳,鉆營試驗田,支撐其轉型過度?
與『N年老二』京東的數據對比最能說明問題。按自然年比較,2013年,阿里GMV達到15420億元,京東GMV為1255億元;2014年變為22740億元對2600億元;2015年則是29510億元比4630億元。阿里相對京東的GMV優勢,從14165億元,逐次增加到20140億元、24880億元,『控盤』的身位差距不斷拉大。同時,阿里年度凈利潤超400億元,而京東年度虧損94億元,京東很難用持續巨虧換市場,繼續追趕阿里的腳步。
有此絕對『硬』資本,阿里便可放心地『風物長宜放眼量』,因為此時它的生態系統已經有了相當強的『容錯性』,即便一些實驗失敗了,強大的機體也有消化的能力。
比如PC時代,搜索是入口,是路徑依賴,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優先、習慣至上,怎么把『小屏』的搜索玩出新鮮花樣,與時事、紅包、彈幕相嫁接,讓它變成性感的『導航』,這就需要大量試錯。該過程難免會得罪一些用戶,令他們覺得體驗受損,但阿里卻可以用各種針對性的紅包、有指導的客服重新把Ta們撩得心波蕩漾,數億用戶也罩得住,無它,就是壕,就是底子厚。
的確,要與時代的創新取得最大公約并不容易,但在電商這個不狂奔就死的領域,阿里也須順時應勢,才能與億級用戶不斷鏈接。龐大的機體下,牽一發動全身,有了充足資本,才不必對顛覆自己畏首畏尾,進而避免『等死』的結局。
怎么變『A4的腰、大寫的美』
其實,一切生意歸根結底,都是占領人們的心智思維。阿里的變,必然圍繞這個中心。PC時代,電商初起,用戶要求效率,于是阿里展現『貨架思維』,基于類目和貨品進行區分以求效率最大化。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成熟,用戶更要求趣味、情感和個性化,因此阿里必須變身,從集市和購物中心,轉為促成神經元與締合分子生理反應的『情感力場』。
畢竟,如今移動互聯網遍布天下,天然的碎片時代,大陸碎裂成群島,一個個社群應運而生。他們細分,卻又像《無組織的組織》所述:『有共同的目標、高度協同、一致行動』,因此,商業體必須拓展出更多旁支,針對性地對接他們、吸引他們。這樣,才能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下,變『經營產品』為『經營用戶』,再變『經營用戶』到『經營粉絲』,最后到『經營情懷』,享受粘稠商業生態的升維競爭力。
按照這一思路,阿里CEO張勇認為,需要解構阿里過去的商業配置,重構形成新的商業形態,構筑類似網紅經濟的社區、內容,進而導向消費,從『貨與人的匹配』,到『情感內容與人的匹配』,進化出運營『粉絲』的轉基因,進而保持并提升數億用戶對阿里平臺的粘度和忠誠度。
事實上,此前基于移動、社交、碎片化的趨勢,微商的興起,導購電商的蓬勃,已在挑戰阿里電商依賴搜索的中心化結構。畢竟,用戶的移動購物習慣正發生轉變,口碑、分享、推薦疏通了關系鏈和交易鏈。僅從技術層面『All In』無線端還不夠,更要在運營層面,做到營銷和產品合一、粉絲和用戶合一,為諸多商家尋找到利潤遞延,阿里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被垂直勢力侵蝕,保持『A4的腰,大寫的美』。
要知道,在這個『速朽』的年代,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可能轉瞬即逝,任何商業體都遵循鮑勃·迪倫(Bob Dylan)定理——『如果不在走向重生,就是在走向死亡』。所以,不僅要有顛覆自我的勇氣,更要有阿里這樣充分的資本與明確的方向,否則3萬億到6萬億之間還隔著N個諾基亞的距離,不是么?
————————————
作者:小郝子 / 混混9年時光,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 該帖于 2016/3/24 9:0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