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H學習中心的小編看到以為房地產資深專家對2016年商業地產所概述的十大關鍵頗有感觸,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
1. 社交化:情感越來越重要
以北京鴻坤廣場的占座兒課程為例,強調隨著消費者對于商業空間不斷提升的要求:逐步淡化商品銷售,情感能夠得到滿足,更加“有愛”的地方。要把握“幸福感”、“人文體驗”、“度假場景”3個維度的質量,打造第三空間的體驗。直指社交化方向,上述方面都在以“都市的假日中心”為定位的愛琴海購物公園項目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 餐飲:吃、吃、吃
據統計,一家購物中心先火起來的通常都是餐飲業態,餐飲店鋪已從原來的商業配套轉變為消費者的目的地,并與主力店、服裝、精品等店鋪產生消費關聯。而購物中心餐飲經營是否排隊,已逐漸成為購物中心整體經營是否穩定的重要衡量標準。
3.場景革命
在移動互聯時代,“場景”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認為場景具有重構人與商業連接的作用。場所因情節的設定而升級為場景,并與消費者被觸發的情感形成情景互照。相比于空間體量,商場的連接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未來線下與線上的連接邊界將越來越模糊,O2O場景將成為常態。當商場成為文化符號的空間載體,并以有溫度的人格與消費者溝通的時候,就有可能成為場景孵化器。
4.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指出在唐山項目落地后,北京、天津及河北將形成“愛琴海戰隊”矩陣,正好完美契合了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思路。
5.輕資產
商業地產內在發展要求長期資金的支持,資產證券化保持了物業經營權的完整性,實現了眾多投資者的參與和選擇,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并且分散了商業地產的風險,促進了行業的穩定發展。認為目前商業地產市場即將跨入存量房去化的白銀時代,同質化競爭加劇不僅使開發商在項目定位上回歸理性,更加重視大眾消費市場。提升運營和管理項目的能力、實現理想租金收益從而提升資產價值等將成為開發商亟待解決的課題。因此,第三方的管理輸出成為發展趨勢。
6.街區話、市集化、主體化
跨界的本質是整合、是融合。通過自身資源的某一特性與其它表面上不相干的資源進行隨機的搭配應用。可放大相互資源的價值,甚至可以融合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面世。借方所書店的案例,指出跨界做到了延伸商業地產的邊界,只要符合商業邏輯,這種融合能創造新的價值。
7.兒童經濟
統計顯示,兒童綜合零售在兒童業態中市場份額和銷售能力處于領先地位,且教育培訓及美發是體驗業態中市場份額最高銷售能力最強的品類。指出二孩政策全面開放、兒童消費比例支出持續增長、兒童素質教育獲得政策支持等因素使兒童業態進入市場細分階段,尤其在購物中心,避免業態同質化才是關鍵。
8.客群年輕化
現今的消費者中,80后群體已經成為主力,90后群體是不遠的未來。從而不難看出,客群年輕化已經成為明顯趨勢。這部分的客群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任何消費行為及消費需求都與互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系。
9.設計時代
設計感為商業地產增加了更強的體驗感。制造場景、倡導生活美學,是購物中心在與電商競爭中的生存法寶與核心優勢所在。他分別對福州愛琴海購物公園的若可生活館及無印良品的設計案例進行了解讀。
10.智慧商業O2O
智慧商業,即是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收集、管理和分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商務資料和資訊,采取有效行動,提升商務業績的能力。指出如飛凡網、喵街等智慧商業項目將直接變革人們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