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京東集團宣布將當天作為“配送員日”。以后每年的4月28日也將成為京東致敬一線員工的紀念日,以此呼吁京東的廣大客戶以及社會各界對物流基層員工尊重和支持。
筆者認為,京東在五一勞動節前的這一號召和舉動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也體現了京東作為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更重要的是,由于“配送員日”的設立,配送員這一群體將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關愛,配送員也需要獲得這樣的尊重和肯定。
配送員需要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普及,配送員已經成為我們身邊最熟悉而陌生的小伙伴。在大街小巷、在公司樓下、在小區門口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工作日還是節假日,無論是風里雨里雪地里還是霧霾里,他們揮灑著自己勤勞的汗水為我們大家默默奉獻和服務。
相信現在我們已經很難想象沒有配送員的日子會是怎樣。但是,配送員作為這個城市最普通的一員,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多是貧寒子弟,靠著自己的雙手來到城市打拼,又有多少人會記得去給他們一點關心和包容?
大家應該還記得4月17日順豐快遞配送員小哥被掌摑的事情。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因為剮蹭了一輛京牌轎車而被車主連扇了6個耳光,并無數次被車主辱罵。即便尊嚴被踐踏,小哥至始至終沒有還手,全然無助,十分可憐。
所以,當順豐集團總裁王衛在其朋友圈放狠話表態:“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之后,贏得了各方點贊。為什么?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個勞動者、每個員工都需要被尊重。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和老板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挺身而出,為我們伸張正義。
“配送員日”凸顯京東的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說的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其中的相關利益者就包括了公司的員工、顧客、合作伙伴和股東等。
京東在業界第一個設立“配送員日”致敬配送員,不僅僅是出于對本公司一線員工的關懷,更是在喚起整個社會都來關注和關愛配送員群體。正如京東集團CEO劉強東說的那樣:“我們的快遞員送的不只是一個快遞,而是送去了一份溫情。我們每個配送員必須從骨子里、內心深處認識到他的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體力勞動,是一份為客戶服務的偉大的工作,是有尊嚴的工作,很體面,是可以使自己的家人生活得舒適的工作。”
美國學者戴維斯就曾在其研究中提到過:“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如果說順豐總裁王衛為順豐快遞小哥討回公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性正義事件,那么京東“配送員日”的設立更是一個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因為京東實際上是在為整個配送員群體正名,集整個公司之力去為配送員們爭取社會地位和受尊重的權利。
京東是不是在作秀呢?
也許大家會認為京東是在借五一勞動節為自己謀劃了一場公關秀。如果僅僅是口頭上的號召,那就真的只是一場秀,為自己貼金而已。所以,我們有必要去扒一扒京東過去是不是為配送員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
據了解,為了貼心支持京東配送員小哥,京東設計了多種個性化的專屬福利。除了常規的五險一金、意外傷害商業保險以及年度免費健康體檢,京東還提供了30種之多的福利補貼及節日慰問。而且,配送員等一線員工的擁有比辦公室員工更多的福利項目種類,全部以定制化的方式來支持配送員工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自2013年京東推出“春節不打烊”服務以來,為了感謝春節堅守崗位的員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發起了“我在京東過大年”專項福利,自實施以來已累積投入超過1.27億,幫助近2.1萬個京東家庭春節團圓,其中約44%是一線配送員工。
為了支持配送員圓夢高等教育,為配送員提供大量的職業發展機會,2014年起,京東聯合名校開展了“我在京東上大學”、“我在京東讀碩士”等項目,以支持一線員工深造,并為成績優異、家庭困難的員工提供助學基金,實現大學夢。迄今共有1350人在京東申讀大學、碩士,其中僅配送部員工占比就達到了45%。
從京東的以上行動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京東的確在履行著自己“國民企業”的承諾,不僅對自己的員工,而且為整個社會都肩負起了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
光說不做那是虛偽,說到做到才是真愛。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幾個字看著簡單,但是社會責任的背后注入的是企業的價值理念、道德情懷以及金錢投入。企業作為法人不僅要為公司創造利潤和財富,更重要地是要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最終讓社會的每一位成員因此變得更美好一些。
所以,必須為京東設立“配送員日”點個贊!
作者:沙水,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注互聯網+、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