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很多還喜歡跟父母撒嬌,或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無聊地玩著電腦和手機。但蘇城,卻在加盟“日之戀便利店”,三個月后就實現月入三萬的營業額。
創業在他腦子里,只是一個想賺錢的念頭
蘇城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閩南家庭,家里還有2個姐姐,在他出生的時候家里就被罰款近萬元,那時的“近萬元”可是筆大錢,爸媽也賺的少,于是從小,蘇城就開始到處打零工賺錢,比如小學時去采茶,高中采購了一批文具倒賣給同學,到了高中畢業的暑假,蘇城去了鞋廠打工,上大學后的蘇城更一發不可收拾想賺錢了。
“到了大一,每個月問家里拿800元生活費。到了大二,交了女朋友,錢明顯不夠花了。我就開始擺攤!進貨、擺攤,再進貨,再擺攤......剛開始賣的是移動電源。移動電源那個時候剛出來,我一去擺攤,就賺錢了,40元能賣120元,是不是暴利?我有一天賣了五個,跟女朋友吃飯都是下館子了。后來我去了市區賣,穩賺不賠。還同時賣多肉植物。我擺攤,經常交朋友。”蘇城談起那時候的經歷笑著說。
擺攤讓蘇城逃課太多,被老師嚴重警告,為了順利畢業,他結束了擺攤的日子,就在那個時候,互聯網創業開始興起,某某創業公司獲得上千萬美金的風投,xx公司憑幾張ppt獲得幾百萬美元的A輪,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蘇城就想以自己的能力,一年做不到,十年總可以做到這些吧!于是在畢業后,他來到了廈門的“硅谷”——軟件園二期工作,想借著互聯網創業賺大錢。
為了創業賺錢,他成為“日之戀便利店”合伙人
在軟2上班的日子,蘇城發現做個好項目并沒有那么簡單,特別是自己又無背景又無大資金,直到有次蘇城在園區無意中看到新型o2o便利店-日之戀便利店的宣傳資料,被“創業合伙人”吸引,“合伙人”就是當老板嗎?回去上網搜了相關資料后,蘇城主動聯系了日之戀便利店總部,經過深入的了解,蘇城了解到“日之戀便利店”加盟者是以“老板”的角色加入,店是自己的,想賣什么也有自己來決定,而且投資少、總部還有終身的免費扶持政策,正滿足了他想當“老板”賺大錢的心。于是蘇城辭了職,在自己租的那個小區里開始做“日之戀便利店”。
在日之戀便利店總部的的支持下,蘇城很快在小區開起了小店。在平臺地推人員、新店促銷等扶持幫助下,小店開業期平均每天單量在30單以上。
多元合作,店營業額步入正軌
在整合周邊商家合作時,蘇城只圈起了小區附近的6家不同類型的商家合作,“我之所以一開始只選擇找6家店來合作,一是精力不夠,二是考慮到小區的用戶消費群體比較固定,有了這6家成功的合作經驗,周邊商家就會主動來找我,商品資源自然會越來越豐富。“
在回憶如何與商家談合作,蘇城笑著說,“這還多虧我當時擺攤的經驗啊,學會了跟人如何打交道。我當時是這樣說的,你好,是XX店的老板嗎?我是日之戀便利店的店長小蘇,想把你們家加入到我們的小區生活平臺里。我們平臺覆蓋了整個小區的用戶,并不時會在小區里做宣傳,相關的宣傳成本都由我承擔,比如你們原先印制傳單要2毛一張,現在你們不用出錢就可以做宣傳啦,而且能讓整個小區都知道你們最近的活動。”
有了商家的合作,蘇城的便利店服務也越來越多元,銷量也越來越高,商家還會時常提供些小禮品來搞活動,提高便利店服務質量。
經過將近兩個多月的推廣宣傳,小店終于步入了正軌,營業額穩步增長,現在蘇城把第一家社區店交給父母打理,“日之戀便利店操作管理都簡單,我一直想讓我爸媽轉行,畢竟我爸媽原來的工作是在建筑工地打工,風餐露宿太辛苦了。” 而他開始成為日之戀便利店總部合作城市代理,著手新店的開張,忙碌的生活讓他越來越充實。
“這段時間的創業讓我畢生難忘,也成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筆財富,讓我明白經歷積累財富,經歷比賺錢更重要。” 蘇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