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里屯Soho區域,有一家賣湖南邵陽米粉的小吃店門口總在就餐時間大排長龍。該店還比較任性,它的晚餐在5點半以前并不開放,你只能等。
這家叫做隆小寶的米粉店從門外看,掛著深色的木質招牌,從氣質上看更像是一家咖啡店。不過走進店去,許多食客都會被頭頂上懸掛的拉面吸引,于是那幾張掛面下的就餐位置就成了最受歡迎的上座。
“腳手架配上掛面”的設計很像傳統工藝的“晾面架”,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晾面架還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可見,是一種傳統的制面工藝,主要用來把面條通風和晾干。但在隆小寶里,極具工業感的鋼鐵材料讓這家地方小吃店增加了不少的西方美學態度和現代感。
“晾面架”的主意來源于負責隆小寶門店設計的芝工作室,在上海,芝工作室已經有過不少甜品店、面包店和酒吧等食品類門店的設計經驗。在接到隆小寶的項目后,芝工作室的創始設計師陸穎芝去參觀了面條和米粉的制作過程。
“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拉面師傅在我面前把一個粗大的面粉團輕松又熟稔地拉成細長的面條,到最后滿足地雙手懸掛著新鮮的制成品,看到這步驟人自然會給最后送進嘴里的面條加分。我希望把面條制作的工藝元素帶到這面館的設計里。” 陸穎芝對界面記者說道。
在選擇制作“掛面”的材料時,芝工作室想過用塑料管、麻繩、布帶等許多辦法,最后才決定用鋼絲來實現,處理過后的鋼絲也可以有高雅的效果,保養起來也比較簡單。
和鋼絲面條搭配的腳手架使用的也是耐候鋼鐵,當然面架也可以起到區隔空間的作用。
鋼元素的頻繁出現基本上奠定了店鋪的主調,這會是一家深沉的米粉店,兼有歷史的厚重感。這也是為了配合邵陽米粉的原始味道,做到這一點,芝工作室還把原有的水泥磚墻面外露了出來,新增的墻面上也用了水泥面板。不過深色布景的環境不容易給人通透的感覺,隆小寶的門店中也少有玻璃質感和落地式門窗,加上垂墜感的鋼絲面條,因此采光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
“這些細細的鋼絲組合起來其實只是像屏風,不會完全擋光。錯落有序的燈泡群打在上面,這些’面條’還帶有點反光作用,整個懸挑的設計把本來粗礦的背景襯托成細膩精致的亮點空間。”陸穎芝說:“其實以往有很多裝置藝術的作品也會利用線條去構造空間,新意就在于我們把這種手法用在餐廳里。”
除此以外再配上暖色的木質家具,整個空間也不會顯得太過冷清。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看到邵陽的牛肉湯粉,會恍然大悟碗中的牛肉、面條和蛋餅的色彩組合,基本和室內的色彩搭配一模一樣。
隆小寶長沙店
在北京開出這家店之前,隆小寶的首家米粉店是在長沙,長沙店的外立面采用的是竹子倒模澆筑的混凝土,還有一扇開闊的玻璃門,對比北京店視野更加開闊。
但它采用的也正是“晾面架”的設計,這是隆小寶創始人肖智丹一早就想好的,想要保持品牌的延續性,門店設計也是極為重要的。
“ 就像一看到綠色和咖啡就會想起星巴克一樣,我們面對的客群是80后和90后,想讓他們付出溢價,除了原料好,視覺上首先要有不同的體驗,然后是音樂、餐具、家居,最后面才是味覺。” 肖智丹說。
(界面記者周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