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的生活圈里有多少家便利店嗎?!
據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加盟店協會「便利店統計調查月報(2015年2月)」的報告稱,日本全國便利店擁有店鋪數達到5.238萬家,照此推算大約有2424人的生活圈內(日本總人口:1億2695人--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發布)就有一家便利店的存在。今后,還會有更多的便利店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圈內。
↑店鋪數推算(圖表:一般社團法人 日本加盟店協會制成)
從圖表中看出,過去5年里便利店的店鋪數量正在穩步增長,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便利店的數量如此不斷增加呢?
■ 占優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便利店的業態一般被稱為占優策略,也稱為優勢策略。在同一個地域集中開店擴大市場份額,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經營效率。一部分店鋪通過共同配送,即使在店鋪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也能取得削減運營成本的效果。
■ 圍棋陣地
一家便利店能覆蓋的商圏最大的范圍約為500米至1公里,市中心的店鋪所能覆蓋范圍則更窄。
請看下面的地圖↓
↑一個十字路口有3家便利店
↑一條道路的周圍開設著許多家便利店
日本的便利店行業有 “每一個紅綠燈都能改變一個商圈”的說法,但這似乎又只能被看作形成彼此互擰脖子的行為。如果這樣的話,對加盟店鋪的經營者來說也是致命的。甚至可以說,每一位經營者都希望附近的居民只來自家的店鋪,店鋪間的競爭似乎又是非常激烈的。
還有一個不能阻礙便利店增加的理由:為了確保便利店本部的收益,減輕風險成本
便利店本部的收益主要來自加盟店。加盟店的經營業績越好,本部的利益也會豐厚起來。因此,本部更加希望店鋪能夠確保最大銷售額。但是,實際運營中有一部分區域由于連續開店的高峰,使得商圏變得越發狹窄,店鋪間競爭越發激烈。那么為什么本部在店鋪利益減少的情況下,還堅持繼續開店呢?這是因為與其提高一家店鋪的收益率,還不如通過增加商圈內的店鋪從而減輕本部的風險。
比如,1家店鋪的收益為100,5家店鋪按各20計算,本部的收益總量是不會變的。開業前不可能精確計算出預估收益,以1家店鋪的收益為20,做不到10的情況時而發生。那么,如果從一開始就把店鋪的收益率做低,根據環境變化還是能夠掌控各店鋪收益能力低下的僵局。作為風險的要因,除了在競爭店鋪之間開店以外,還有就是更換加盟店經營者。根據不同的條件簽約合同,新店鋪經營者的能力也不一定比原來的經營者高超。
如上所述,店鋪數量越少,1家店鋪的營業業績對整體的影響就越大。只有增加店鋪數量降低每個店鋪的收益率,對于本部的利潤影響就會相應減少。即使不注重經營者的能力,對于本部來說增加店鋪數量也是不二的選擇。
■ 對業績不佳店鋪的處置
實際上,這個風險減輕法不僅適用于店鋪本身的容量及對經營者能力的風險減輕。一旦還有增加利益空間就開新店——這也是對業績不佳店鋪處置的有效方法。
在業績不佳的店鋪附近再開店,經營者必定會提出不滿的意見。如果經營者的資質沒有問題,可以通過變更現店鋪的經營合同或是選擇簽約增加同一區域多家店鋪的經營合同。但是,如果經營者的能力和本部之間存在問題的話,那之后的結果是也不難想象。
“■ 高風險?高回報”店鋪經營風險左右回報率
無論哪家連鎖便利店在從未開店的場所新增店鋪都會存有風險。但反過來說,這也能夠壟斷商圏,而且能獲得巨大的利潤回報。
另一方面,如果在已建成的便利店商圈內新增店鋪,風險是小了,當然回報率也會變小。
對于便利店本部來說,持續新增店鋪是唯一減輕風險策略的方法,但對于店鋪的經營者來說是店鋪利潤的減少。現實中,便利店的店鋪數量越來越多的話,實際情況只會變得越來越嚴峻起來。
【編譯:蓋瑞 / 照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