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品模式”之大板塊突破
上海超限戰營銷咨詢公司總經理 《大單品突破》作者 沈志勇
4、大板塊
“大單品突破模式”,真正的突破點是全國所有市場的全面突破和全國性高空大傳播突破。
而在全國市場全面突破和全國性大傳播之前,企業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梯級復制的動作。這種梯級復制,包括:從根據地渠道復制到復合渠道;從根據地市場復制到戰略板塊市場;從戰略板塊市場復制到全國市場。
上海超限戰咨詢沈志勇認為:比起占據消費者心智,建立渠道網絡以及后續的渠道管理工作,顯得更加務實,也更加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渠道以及渠道管理能力,才是一個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①、從根據地渠道復制到復合渠道
為了做深做透根據地市場,也為了迅速擴大規模,企業應該調整渠道結構。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盡可能地使用更多的渠道。在這個階段,企業應該研究每一種可能的渠道,并決定產品是否可以通過該渠道銷售。同時,企業還要考察潛在可能渠道的全部范圍,盡可能地進入更多的渠道以進入新的細分市場。
第一步,鞏固原有渠道。通常情況下,率先進入的渠道往往是適合消費者試用的渠道,例如飲料、果汁、低檔酒等產品通常選擇餐飲渠道作為率先進入的渠道。
第二步,進一步細分渠道,利用某一渠道取得突破的優勢和影響力,進入相關的渠道進行分銷,建立新的分銷渠道,最終達成企業“多渠道”的運作模式。如許多酒類和功能性飲料產品在餐飲渠道取得有效突破后,相繼進入商場、超市和傳統分銷渠道,有的進入KTV等夜店,以期方便老顧客的重復購買和吸引新消費者嘗試購買,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
第三步,大力發展二批。發展階段,企業要進一步擴大銷量,要想把市場進一步做深做透,要把企業的觸角延伸到市場的每一個角落,單靠一級經銷商網絡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二批商的鼎力襄助,整個市場就不能做深做透。通過吸引二批,由此形成企業更深的網絡體系:一級經銷商——強大的二批商——零售終端。依靠這種環環相扣的蜘蛛網狀的營銷體系,企業不僅可以加強產品的快速滲透能力,同時也加強了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
第四步,提升終端覆蓋率,方便購買: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認知度的提升,產品購買的障礙已經不再是品牌、價格等,而是購買的方便性,因此,無論渠道、覆蓋率、購買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需要依此建立新的渠道并加大終端覆蓋密度。典型的例子是方便面市場,前幾年人們主要集中在商場、超市渠道購買,目前在許多市場,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能否在就近的“雞毛小店”買到則成為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主要因素。
除了要進入更多的渠道,在渠道模式方面,也應該進行渠道模式的復合化、多元化、組合化。
比如,在以上七種基本模式之下,可因地制宜變化,形成多種復合型渠道模式,比如:
“一線城市平臺分銷+其他市場分銷聯合”的復合渠道模式;“直銷+協同營銷”的復合渠道模式;“農貿流通+平臺分銷”的復合渠道模式;“農貿流通+分銷聯合”的復合渠道模式……
有鑒于中國市場的復雜性,在渠道模式方面,多元復合渠道模式比單一渠道模式,更加適合中國市場的實際需要。很多人現在談渠道模式,舍深度分銷而不知其他。其實,許多中國企業以前想依靠深度分銷打天下,比如:樂百氏、洽洽、青島啤酒等等,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多元化渠道模式,或者說是復合型渠道模式,無招勝有招,既能讓企業市場覆蓋密度更廣,銷量更大,又能讓競爭對手難以摸清套路,無法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實現競爭勝出。
比如,隆力奇,就采用了十幾種渠道模式,諸如承包制、批發市場、產品買斷、省級總代理、區域直銷到現代KA賣場直營、KA三方合作、深度分銷、二級聯銷、專賣、百貨包場等等模式,這些模式看起來混亂,但正是這些模式,讓隆力奇取得了快速成長。
②、從根據地市場復制到戰略板塊崛起
任何大范圍暢銷的產品,絕大多數都不是一步登天的,都是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在局部和區域市場當中取得突破,建立一個根據地市場,然后總結根據地市場成功的經驗和教訓,再以一個合理的節奏在更大的市場范圍內推廣,占據更大范圍的市場。
因此,對于覬覦全國市場的企業來說,打造區域根據地市場非常有意義,可以為下一步的成功奠定基礎。
所謂根據地市場,是企業的一個長遠的市場規劃問題。它是指集中企業的資源于一個已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區域市場,通過猛烈地攻擊這個區域市場,使得該市場能夠成為本品牌的絕對優勢市場,或者成為戰略單品銷量第一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取得輸出模式、贏得經驗、鍛煉團隊和銷量第一等四個成果。
在根據地市場成功摸索出模式、經驗、團隊和銷量之后,企業再將根據地市場的整套模式復制到一個或幾個省,在一個或數個省取得市場份額前三名的勝利,使之聯結成一個鐵桶一般、牢固不破的市場板塊,我們把這種板塊,叫做戰略性區域市場。
白象方便面在康師傅和統一一統天下的方便面市場,能夠一直存活下來并且發展得不錯,就是因為白象繼打造山西根據地市場做成第一之后,又陸續布局山東、河北,成為山東的第一和河北的前三名,之后,白象再布局河南、湖南、東三省,并在東三省做成前三名。這樣,白象在眾多省份或大區進入前三名,形成了自己牢固不破的戰略性區域市場。
六和飼料,僅僅開拓了山東一個省的市場,就成為飼料行業的第三名。進入河南省時,很快就成為河南省的銷量第一。六和在山東、河南聯結成的戰略性區域市場上,依靠其區域最強、成本最低的優勢,形成相對壟斷的局面,讓對手望而卻步。
在啤酒行業,漓泉啤酒在廣西省做成第一,就連青島啤酒、珠江啤酒等行業巨頭,都在廣西奈何它不得……
大單品運營者在這里要切記,當企業只是擁有戰略性區域市場時,大單品的廣告傳播,更應該在區域傳播,而不是全國性傳播。
③、從戰略板塊市場復制到全國市場
對于戰略單品而言,通過根據地市場、根據地渠道的聚焦,戰略單品已經積累起了一定的銷量,已經擁有一個或者幾個做透的市場,已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模式,特別是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戰略性區域市場。這時候,戰略單品需要的,不是被動等待自發裂變,而是需要受激裂變、主動引爆,并隨著大單品的引爆迅速走向全國。
筆者一直主張,不要把中國當作一個國家來看待,而應該當作一個大洲來看待。光是一個省,就比歐洲的有些國家還要大得多。二十幾個省,就相當于二十幾個國家的面積。
這還只是面積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在地區經濟、消費習慣和文化心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區域經濟、消費習慣和渠道發展程度的種種不同基礎上,作為一個想進軍全國市場的企業來講,是該細分某一市場呢?還是應該占領全國市場?
中國消費市場的最大優勢,是廣泛的人口消費力;最大的障礙,是廣大市場空間(五個層級)及復雜渠道環境對產品落地的“層層截留”。這是企業戰略的出發點,也是企業長大必須利用的結構性機會。
上海超限戰咨詢沈志勇認為:所以,面對這樣的市場特點,在戰略單品快速做大階段,對一個有雄心的企業來講,更應該首先強調先布局,即布全國市場的局。如果不布局只做點,點死局破;有布局兼做點,方能以點帶面,點面皆活。我們認為,這個階段,僅僅細分某一小區域市場是不明智的。進軍全國市場勢在必行。
要在全國市場實現全面突破,最重要的手段是通過全國性品牌大傳播引發的。
而全國性大傳播要實施的前提條件,則是戰略單品在前期的“點式突破——板塊崛起”階段,已經積累起一定的“原始資本”:
已經擁有1個億到5個億之間的年度銷售額;
已經在一個及以上的戰略板塊區域市場實現了市場份額前三名;
已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模式,并且在戰略性區域市場上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