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東西了,但也著實沒閑著,而回頭反觀卻豁然發現:原來疏于筆耕的這段時間卻是我收獲與成長最多的一段節點,而之前那段奮筆疾書的高產歲月反而是我最為躁動與急功近利的時光,不禁莞爾。
今晚,我想與大家匯報一下這段時間關于零售的一些反思,說實話,我也并不知道其對與錯,只是對于當下節點的我而言,這是對的,也是好的:
1、關于營銷
之前的我醉心于營銷,堅信營銷的力量無所不能,不停向營銷的最高境界“四兩撥千斤”發起沖鋒,取得過一些小成績,也曾因此忘乎所以,但隨著角色的轉換,視角的開闊,漸漸發現其實所謂營銷,其大多停留在“術”之技巧鉆研上,極難上升到“道”之扭轉乾坤般;在經濟形勢與競爭環境一片大好的前提下,營銷似乎無所不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但當經濟形勢與競爭環境急轉直下時卻突然發現,原來營銷有些蒼白,有些虛無縹緲。
我之所以這樣說不是因為受挫或自甘墮落,憑心而論,至今翻看之前我曾做過與實踐過的營銷方案都會有些敬佩自己,也正因此,我突然明白做好營銷的真諦所在——全神貫注與激情四射,只要你能做到以上兩點并且有些悟性與發散性思維,那你一定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營銷人。
也正因此,我愈發的抵觸那些略帶“標題黨”與“照片流”的成功案例,因為對于實體零售而言,只要舍得砸錢,效果都不會太差;舍得投資,照片都會很唯美。而若上升到財力與實力之比拼,營銷已成花瓶與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我更喜歡看一些小店的營銷方案,原生態的、自力更生的更真實一些。
2、關于變革
不得不承認,當下實體零售已進入變革深水區,而這變革之原因與線上、電商關系不大,而是被消費市場的細分所不斷推動,縱觀當下零售格局,真正的紅海與慘烈競爭其實并不指傳統百貨店,反而是那些新銳的MALL們,因為同質化的不斷加劇與開店速度的不斷加快使MALL們真正到了燒錢大戰階段,真的在拼實力、背景與財力,動輒數十萬起步的布展只是蜻蜓點水而已,IP大戰、補貼大戰…戰火紛飛,可是實體零售不比線上,雖有穩定現金流但利潤率卻屈指可數,如此下去,局面愈發成為大鱷們的游戲,托拉斯已然不遠;而反觀傳統百貨,反而贏得了一些喘息的機會,雖然日子不會像之前那么滋潤,但競爭也會愈發趨于穩定,只要步伐不亂,還是會有不錯的未來。
另一方面,我們要感謝競爭,尤其要感謝充分與慘烈的競爭,正是因為充分與慘烈的競爭你才會真正靜下心來知道你是誰以及如何腳踏實地,也正是因為如此緊張的局勢才會逼迫零售人不停去想、去實踐,由此聯想,零售如此、南海是否亦然?音聲相和、高下相隨,萬事萬物,福禍相依。
3、關于作文
雖說這段時間我沒怎么寫文章,但也一直靜觀許多零售同仁之文章與思潮,于我而言,我的文風是犀利的,即便未來我愈發老成,我想我亦會文筆犀利,因為這才是我的風格,所以我想談一下我對作文之思考,其實想想也就兩點:
(1)大多文筆豐美、數據詳實之作都不是出自真正零售從業人的,雖其看似養分多多,但亦有可能是誤導,反著看也許更有營養,漸漸明白為何真正零售從業者卻少動筆了,不是寫不出來,而是寫完之后卻不“愿”發了;
(2)數據是好東西,能反饋出許多問題,但同時其也制造了諸多假象,單看數據反饋出的問題是有問題的,一味沉迷于數據是會出問題的,真正的問題在賣場、在實踐中,數據只不過是佐助判斷的手段,絕不是標準,唯有將數據與實踐相結合方可得真知。
好了,今晚就說這么多吧,感謝還記得我的你們。
吳明毅
2016.7.19-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