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滴滴和Uber的事情傳的沸沸揚揚的,有很多業界人士都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就在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以后,很多網友都給我打電話,紛紛咨詢對此事的看法。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滴滴和Uber的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在專車行業先是滴滴和快的兩家燒錢搶客戶,最后錢燒的差不多了,就選擇了合并,而現在無論是滴滴還是優步在中國燒錢搶客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就在前兩天,滴滴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加上招商銀行安排的25億美元銀團貸款和中國人壽20億人民幣的長期債券投資,滴滴本次實際融資額高達73億美元。Uber方面,全球G輪融資目前已累計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于中國市場,而Uber中國單獨融資已有12億美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資金注入,兩家的a燒錢資本似乎更加肆無忌憚,但出于對整個市場的把控,我想兩家會更加理智的避開專車燒錢的弊端!
優步中國的母公司優步的一位投資者將這場融資大戰比作是軍備競賽。盡管兩家公司很幸運獲得了財力雄厚的投資者的支持,但是滴滴和優步的合并可能不可避免,特別是在考慮到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整體合并趨勢的情況下。
因為中國這樣的打車市場很難培養用戶忠誠度。一位投資了滴滴的風險投資家稱,網絡效應經濟學曾幫助創建了臉書、微信等互聯網產品實際的壟斷地位,但是它不適用于打車服務。他表示,新用戶加入臉書或微信,是因為他們的朋友在那里,社交網絡獲取新用戶幾乎不費任何成本。但是滴滴和優步需要持續的投資來獲取和留住新用戶,因為這些用戶沒有理由對他們的服務保持忠誠。
既然用戶忠誠度很難培養,滴滴為什么不吃掉優步一人獨大呢?
易觀智庫前段時間發布了《2015年中國專車市場趨勢預測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全年滴滴專車在用戶覆蓋率及訂單占比方面均以八成的份額,而主要競爭對手Uber在2015年下半年Uber的訂單占比仍然下跌了3.8%。
數據顯示,在活躍用戶覆蓋率方面,滴滴專車的市場份額在2015年第四季度達到了84.2%,Uber、神州專車、易到用車及首汽約車分別為17.4%、14.9%、4.9%及2.3%。
在訂單占比方面,滴滴專車從第一到第四季度持續增長,并以八成占比的持續領先;Uber在第二季度一度達到最高12.5%,之后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半年累計下跌了3.8%;位居第三位的神州專車則持續成長,第四季度以7.8%的訂單占比位居第三,與第二名的Uber距離愈發接近。
雖然滴滴坐擁百億美元的現金和80%的市場份額,但是吃掉優步還是與優步合作,都要進行市場評估的,因為對于投資企業來說,如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如果想吃掉優步必然要加大燒錢力,度,也就是加大對用戶和司機的補貼,但要燒到什么時候,這就要取決于優步后期的融資能力了,如果是選擇合作的話,投資人的股權勢必會被稀釋,這樣的話自己的利潤就減少了。
當然了至于是通并還是合作,很多業界人士也是眾說紛紜!
創業投資公司創新工場的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稱,滴滴與優步中國的合并符合業內的整合勢頭。創新工場既沒有投資滴滴也沒有投資優步。他還列出了可能阻止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的兩個原因:首先,如果滴滴相信他們能夠打敗優步中國,那么他們就不會支付溢價收購優步中國;其次,優步已經籌集了大量資本,卡蘭尼克也是出了名的好斗,因此優步可能會不服輸。
但就目前而言是合作還是戰斗,兩家都沒有表態。
有外媒報道,Uber的投資者有意與滴滴簽署合作協議,股東雙方開始協商潛在的交易可能性。滴滴官方回應表示,這是一則謠言:“我們并無類似計劃,也不對市場流言做過多評論�!蓖瑫r,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為謠言”。對于是否雙方投資人私底下希望達成合作意愿,滴滴官方并未回應是否投資人行為。
雖然現在兩家都沒有明確的消息,但作為消費者是怎么看呢?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投資人看重的是投資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作為消費者關心的也是利益最大化,為什么這么說呢?
前邊我就和大家說過,在專車競爭期間,用戶的忠誠度很難培養,原因就在于打誰的車都一樣,就看誰的價錢低了。但是用戶又往往是矛盾的,因為這種價格高低又不和買的實體一樣,無法用一分價錢一分貨去衡量,面對專車平臺之間的競爭,用戶是既要你價格低還要你服務好,一旦你的價格比別人高了,用戶立馬投向其他平臺,而且還一次又一次的說你的平臺壞話!且別說你的專車是否服務確實比其他平臺好,但就價格這一項就把你置于死地!
因為現在的用戶好比就像當初淘寶興起時的網購民眾,他們往往更多的是關心價格,而在品質上還沒有形成消費升級的檔次,就拿神州專車而言,雖然它被認為在專車界是比較安全的專車平臺,但市場占有率上為什么卻不及滴滴呢?一來當然是因為滴滴自身的優勢,因為滴滴自身有微信做后臺支撐,因為現在的智能手機人們下載的軟件漫天飛,如果不是剛性需求的話,用戶往往為了給手機節省空間,給卸載那些經常不用的軟件,而滴滴嵌在微信中,恰好給自己弄了一個保護殼,既能滿足用戶打車的需要,又不會占用用戶多余的空間,一舉兩得,我想這類人在滴滴用戶群體中占很大比例!二來滴滴作為C2C模式的代表畢竟成本比B2C模式的專車要低,所以在價格上就會有差別,雖然神州專車的安全系數,服務檔次可能略比滴滴專車要好些,但用戶的最原始需求就是價格,或許這也是許多用戶消費觀念滯后的體現吧!
所以說,不管是通并也好還是合作也好,絕大多數消費者關心的是價格會不會上漲,如果說價格不會上漲,無論兩家最后誰說了算,能通過通并還是合作最后能在提升消費者消費體驗上做出貢獻,無論對于投資者還是用戶都是一件值得點贊的事情!
盡管現在兩家各持己見,但我想作為一個中國人,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安全,井然有序的健康的中國專車!
(微信公眾號:longgfei)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議,歡迎勾搭小編:longfei651314)
- 該帖于 2016/7/24 10:1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