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面對業績下滑,去年一口氣關了6家門店的重慶百貨,最終還是沒有力挽狂瀾。
8月24日,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百貨)發布半年度報告,公告顯示,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181.33億元,同比減少6.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億元,同比減少8.97%。
重慶百貨2015年關閉6家門店,且均在重慶本地,其中2家為電器,4家為超市。對于關閉的原因,重慶百貨方面表示其中4家為經營調整,2家為租賃期滿。
根據重慶百貨的計劃,在2016年將關閉扭虧無望或者租約到期的10家門店,其中包括3家百貨、1家電器、6家超市,除了一家重百遵義香港路超市以外,其余關閉門店均在重慶。
據公開資料顯示,重慶百貨成立于1950年,是西南地區成立最早的一家百貨公司,1996年上市,2005年通過股權轉讓及行政無償劃轉,成為商社集團的控股子公司,2006年5月完成股權分置改革。
據光大證券研報分析,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經營網點按同一物理體綜合計算有283個,其中:百貨業態54個,超市業態150個,電器業態31個,汽貿45個,其他3個。與2015年相比,公司經營網點減少了近50個。
重慶百貨的關店潮很大程度上與整個中國百貨業近年來增速放緩趨勢有關。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對其會員單位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利潤總額為46.14億元,同比2014年下滑12.05%,銷售利潤率為1.05%,也同比下滑了19.53%。物業租金攀升、人力成本上漲、轉型投入巨大被認為是目前百貨業壓力重重的重要原因,同時在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調查中顯示,52.8%的企業打算涉足多業態經營。
“百貨業銷售下滑較大的品類正是網絡購買增長最快的品類,如家電、IT產品、服裝等,”安信證券商業百貨分析師王園園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等消費模式的興起,傳統百貨業的市場份額正在被逐步蠶食。
王園園指出,由于電商業務的全天候、低成本、全覆蓋優勢隨著線下配送、在線支付問題的解決而突飛猛進,對百貨業產生了強烈挑戰,百貨業迎戰電商抑或百貨業電商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課題。
面對行業下滑趨勢,重慶百貨也試圖整合優質資源,豐富業態以確保企業業績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重慶百貨正在積極布局電商+金融新興業態,包括“世紀購”網上商城和“世紀SHOW”保稅港體驗店,保理公司圍繞公司供應鏈開展金融衍生服務;馬上消費11月上線App,推出員工貸、商品貸產品,實現傳統零售與現代互聯網金融結合。
從半年報情況看來,重慶百貨的嘗試何時能夠奏效仍然是未知。不過,國金證券零售行業分析師文瑤認為,考慮到重慶日益成熟的跨境貿易、重慶自貿區帶來的影響、重慶商社的整體上市概念等,“雖然重慶百貨業績下滑,但是很多投資機構仍然會介入到重慶百貨的預期。”
(來源:界面 記者徐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