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的貨架,地上堆著打包好的貨品,一旁的角落里,還有幾位顧客正在搶購幾件對折的文具。開業不足2個月,鄰家便利常德路店迎來了它的最后一天。與此同時,上海地區的5家鄰家便利店全部關門歇業,暫時退出上海市場。
單日營收可達近2萬元
“要關門了?為什么呀?這邊市口挺好的呀。”鄰家便利常德路店里,有顧客一邊挑選著商品一邊疑惑地問道。經過幾天的對折促銷后,昨天,該店正式關門歇業。該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關店是因為公司換了投資商,新的投資商決定深耕總部北京市場,暫時放棄在上海地區的擴店和經營。“據說投資4億元,專攻北京市場。”
事實上,鄰家便利店進入上海的時間還不足半年,據透露,自今年6月開始,其陸續在人民廣場、常德路、中山北路等中心城區地帶開出5家便利店,彼時還計劃在上海迅速實現擴張。而如今,各個門店卻都已關門歇業。記者從鄰家便利方面了解到,目前公司暫停了上海5家門店的運營,下一步動作還在計劃中。
“可能也是考慮到這里的競爭太激烈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開業近2個月來,該店的經營情況還是不錯的。“好的時候一天可以做到近2萬元營業額。真的要把生意做起來還是挺好的。但這邊前期投資大,租金成本一個月至少也要3萬元以上,壓力的確比較大。”
門店關門員工如何安置?該負責人透露,門店歇業后,公司將補發員工半個月工資,再額外補償一個半月的工資。“我們其實也覺得挺可惜的,本來還想當個元老,現在換了投資商,戰略做了調整,自己也只好重新找工作。”
多項“貼心”服務欲打開市場
“這家便利店我常來,左手邊還有個小閣樓休息區,可以吃東西休息,店里的東西也都和全家類似,挺方便的。”白領陸小姐說,自己經常光顧鄰家便利店,最讓她感到貼心的是,店里還提供了免費的手機充電服務,幾次都幫她解了燃眉之急。
據服務人員介紹,便利店在墻上設置了幾個小柜子,柜子內有各種充電數據線,消費者可以在一邊享用美食的同時,一邊給自己的手機充電。此外,鄰家便利店還開設了鄰家洗衣的服務。“消費者只需將要洗的衣物交到店里,支付一定的費用到時再來取就行了。一件襯衫洗一洗15元,我們基本沒有從中獲利。”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鄰家便利店提供這一系列的貼心服務,也是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積累一定的口碑優勢。
規模效益難以形成
“從戰略層面上,在便利店業態相對成熟的上海,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效應,的確經營壓力比較大。”有便利店行業資深人士分析稱,在上海,便利店租金成本高、競爭激烈,如果店鋪數少,不具規模難以形成競爭力。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一線城市中除了上海、深圳的便利店發展水平較高以外,北京、廣州便利店的發展水平距離日本和中國臺灣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近兩年,北京市商委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及各大品牌角逐北京市場,令北京市便利店數量增速達到23.5%,而上海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和飽和度問題,近幾年門店總數沒有較大的增長。不僅如此,數據還顯示,南方地區城市的24小時便利店比例明顯高于北方地區,其中24小時便利店占比超過50%的城市中,南方地區占到了76.9%,呈現出絕對優勢,這也體現出南北方消費者在生活消費習慣上的差異性和氣候的影響因素。北方城市便利店經營時間明顯短于南方城市。
全家便利和羅森便利的官網數據顯示,全家在北京的門店數僅有19家,而截至8月末,羅森在北京的門店數為38家。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上海市場,全家的門店數早已超過1000家,而羅森則有565家。記者從鄰家便利獲悉,其在北京目前已擁有百余家門店,其中既有直營店也有加盟店,未來北京還將是開拓的“主戰場”。
業內人士也指出,從全國的角度講,便利店業態仍在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東方網 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