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發布2016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期其凈收入為607億元人民幣(約91億美元),同比增長38%;交易總額(GMV)達到1588億元人民幣,剔除虛擬商品的交易總額達15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
該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為1.1%,去年同期為0.7%;集團凈利潤為2.690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2300萬元人民幣,實現了超過10倍的增長;集團毛利額為9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5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已實現連續第六個季度為正
到目前為止,京東一直沒盈利,為了實現盈利,京東集團計劃出讓京東金融的全部股份。
京東的現金流是良好的,資產是優良的,但是本人覺得京東雖然是個電商典范,京東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給社會,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京東的商品和產品也誠實可信,但是京東還不算是一家真正成功的企業,因為京東一直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
盈利才是一家成功企業的首先標準,盈利才能讓一家企業繼續生存發展下去。本人在廣東,接觸了眾多廣東的老板,廣東真正的老板就有個特點---絕對不會做虧本的買賣的�?赡艽蠹叶紩X得這樣的企業家奸詐,但是正因為如此,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頑強生存下來,甚至有個廣東老板提出---小公司,大生意
我們通常衡量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企業的規模,以為企業只要大了,就是成功的。因此許多企業摩拳擦掌,想方設法擴大規模和加速發展,以圖盡早成為世界上最大500家企業之一。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看到有許多企業創造了我們可以稱之為"三年奇跡"的業績,在極短的時間里,以極快的速度,使企業的產值、覆蓋區域、市場占有率膨脹起來。但通�?梢灶A測的是,這樣快速膨脹的企業又會以同樣快的速度回到起點,大起之后必有大落。
一個比只求企業規模進步的標準是企業的"強"。在過去的有關中國企業如何應付WTO挑戰的討論中有許多人論及。"強"意味著注重企業的贏利能力,注重企業的市場地位,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率,而不僅僅是企業的規模和大小。
但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最后檢驗尺度是企業能否生存下來,能否長久生存下來。就像自然界的成功尺度是一個物種的延續一樣,在企業的強與大之外,衡量企業還需要一個時間尺度。在一定意義上,時間是檢驗企業成敗的惟一標準。三年奇跡很容易打造,30年不間斷地發展壯大卻很難,但也更偉大。
做企業不是跑百米賽,而更像是馬拉松。衡量企業成敗的標準不是強、大,而是生存。
京東集團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是正確的,本人都很佩服劉強東。京東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盈利,如何實現盈利,本人覺得京東可以通過一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努力發展京東主打的自主品牌,提高產品利潤度,自主品牌技術含量盡量要高
2,可以跟線下眾多的商業地產合作,搞一些京東產品線下體驗活動和賣場,比如京東線下購物節
3,在每個發出去的包裹附贈自主品牌體驗裝,這樣有效率地推廣自主品牌
4,京東的商品線要突出暢銷主打類目,打造各種類目的爆款,以沖刺利潤
5,商品采購要寧缺毋濫,突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