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緊抓買點促進成交?》
(文:歐陽海淼)
最近很忙,13天內完成連續11天的課程量,而且還包括中間的城市輾轉奔波。明顯感覺今年的大環境壓力對于服裝行業的沖擊更大,各個服裝品牌企業和服裝經銷商對于培訓的需求空前迫切,尤其是對于業績倍增的可以落地的技術和方法,倍加關注。
在上課期間,我們的銷售模擬環節,我發現了很多銷售人員的通病。
也許,你很有經驗;也許,你話術流暢;也許,你專業過硬;但銷售熟手,不等于銷售高手。
以下就是培訓現場的銷售場景,權作探討。
現場模擬銷售情景:
一老師和閨蜜一起來女裝店鋪購物,閨蜜是這個店鋪的老顧客,一進門,兩個導購熱情迎上去,連稱閨蜜為“謝姐”。閨蜜稱老師要去北京開會,所以來這里幫老師選衣服。一導購A旋即服務老師,推薦一套給老師試穿。另一導購B則熱情鼓勵閨蜜試穿,閨蜜強調今天是朋友購物而非自己購物。
隨即,兩個導購分頭服務兩個顧客,服務老師的導購A一直在賣力介紹產品,而另一個導購B則極高調熱情的和閨蜜老顧客聊天,歡聲笑語蕩滿全場。導購A推薦的產品,說是今年流行的,而老師看了之后似乎并不喜歡,接下來的銷售步驟就越來越艱難。面對那邊一片熱烈的聊天氛圍,老師似乎覺得受到了一些冷落。緊接著,老師的手機響了,于是就找借口說有事,拉著閨蜜走了。
在這個銷售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本來是一片形勢大好的開場,結果因為導購的處理不到位,導致實際有購物需求的老師最后放棄購物。
通常,我們的導購關注很多產品的賣點,卻往往容易忽略顧客的買點。例如,在這個案例中,顧客的買點是什么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顧客一來就有表明,是幫老師選衣服,而非閨蜜。
其次,老師的需求是到北京開會。
所以,針對這兩個需求,首先,導購應該鼓勵閨蜜一起幫老師挑選衣服,并且用她的意見來影響老師,巧用關聯人之間的關系,相互施壓,也許,你就成交了。
其次,既然是幫老師選擇到北京開會的服裝,那導購所有推薦的產品都應該跟這個首要需求掛鉤,并且句句不離客戶的需求。例如:“這外套適合您,剛好去北京出差天氣冷。”“這個面料適合出差,不容易壓皺,剛好您去北京。”“這個風格很適合正式場合,剛好您去開會,符合您的身份再好不過了。”……如此種種,每一款推薦的時候都切合顧客的首要需求,并且不斷強化強化,讓顧客也覺得這個就是最符合她目前需求,符合她買點的產品,那相信,最后的成交就不難了。
進入顧客頻道,把握顧客節奏,抓住機會促成。用心銷售,情感導入。今天的成交,比拼的不是話術,而是走心。
歐陽海淼:資深門店管理專家。《前沿講座》電視欄目專家講師,《服裝時報》《中國美妝》《母嬰商情》《店長》《鞋世界》等媒體特約專欄撰稿人。
歐陽老師實戰管理書籍《店長應該這樣當》創造3年重印13次的發行奇跡,其著作被多家零售企業選作門店教科書。
她還著有《導購應該這樣管》《我就是你要的旺店女王》《店長應該這樣當(升級版)》,是一線門店成長起來的實戰派專家,精通零售行業終端門店的銷售及管理培訓。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6/12/27 16: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