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創業大潮中,O2O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業看來,甚至到了得O2O者生,失O2O者死的地步,這一點也不夸張。對于試圖轉型的傳統企業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緊O2O,下一步就被新興氣壓灰飛煙滅上。杞人憂天或許過于言重,憂心忡忡卻是很多傳統企業的真實現狀。在接踵而至的改革大軍中,有多少O2O企業成功了,有多少失敗了?為什么成功?為什么失敗?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
不可否認,在O2O概念流行以來,O2O已經被濫用和庸俗化。各類企業認為只要在線下的實體店的與線上網店同時運營就大張其詞地將其稱之為O2O,實際效果在實踐中轟轟烈烈幾天后,便銷聲匿跡。即認為O2O本身就不靠譜。
我們身處"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起的是加速器的作用,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創業者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而O2O本身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新模式,代表著先進的理念和思維。很多企業在沒有將O2O弄懂,不明就里得想通過O2O一夜成名,極速完成傳統模式到現代模式的跨越,急功近利是以往企業O2O過程中的一大誤區。
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建立在產業生態之上的O2O,并非簡單的線上線下互動一個行為,而是以梳理全生態內的資源,豐富用戶場景,提升用戶價值為核心,實現線上線下的相互引流互動。
創造新價值
在互聯網O2O的大力沖擊下,很多人認為O2O將會顛覆傳統行業,傳統行業將會消失。而這只是因為你被資本的狂轟濫炸蒙蔽了雙眼才會導致的錯誤判斷。O2O持續的斗爭經過瘋狂的燒錢還是未定輸贏,一直是互聯網的三大巨頭在競爭。打車軟件而言:以前咱們都是在馬路邊叫車,現在我們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能發現附近的出租車。但打車軟件也沒有顛覆出租車行業,只是增加了支付方式和打車方式,出租車行業依然還在那里。而我們在做一個互聯網產品的時候,就應該要融入到傳統的行業當中去,解決傳統行業的一些痛點,創造更多更新的價值。
真正的O2O則能夠實現用戶需求的“全方位滿足”,至少包括:查詢信息,獲取優惠,完成支付,體驗消費,點評分享,積分獎勵(或者返利)等等。只有這樣,用戶黏性和路徑依賴才能形成,O2O平臺才會產生差異化價值。
對于未來的O2O如何走,并不是一味跟著以前的步伐,復制經驗,傳統企業需要重新審視新的互聯網規律。馬云就說過,“像我者死”,沒有人能復制出第二個阿里巴巴。在O2O領域也是,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互聯網時代,照搬前人的路走,可能不是走向成功而是走向深淵。
本文為夏日葵電商小編夏小葵原創寫作,如果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