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模式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正是因為商品存在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信息不對稱,需要進行商品交換,才誕生了零售業。多年來,零售業的發展就是依托于這種信息的不對稱而實現自身的發展。
包括十幾年來的現代零售業的發展,也是建立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上的。正是由于存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可以組織到別人組織不到的商品,獲取到更大的商品差價;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連鎖經營、規模優勢,獲取到更多的經營資源,以此實現更好的商品銷售,獲取更多的商品差價。
信息不對稱對傳統零售模式的影響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該理論認為: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了解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買賣雙方中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信息;市場信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信息的不對稱主要表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建立在一定環境影響的基礎上的。從絕對意義上講,信息不對稱是永遠存在的,但信息不對稱的成度,會受社會發展的影響,信息傳播手段、途徑的變化,而發生巨大變化。
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企業處于信息傳播的有利地位。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的各種資源,朔造自身的經營優勢。消費者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被動的接受企業發送的各種信息。
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商品是零售企業關注的核心。因為在這一環境下,企業所關注的就是如何通過信息不對稱,來創造企業自身的經營優勢,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如壯大企業規模,去放大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增強企業的經營優勢。信息不對稱是企業必須很好借用、努力發揮好的一條重要經營手段。
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不對稱環境逐步消失
在互聯網環境下,目前的消費者不再是“吃瓜一族”,消費者已經變得非常專業、非常睿智、非常聰明、非常有追求;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發送與接收也正在被顛覆,以往政府、企業、組織的信息權威優勢正在減弱,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個體、小眾的信息優勢正在增強;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轉播更加快速、廣泛、深入,“無孔不入”,信息的傳播壁壘正在消失。由此,信息的不對稱環境正在消失。
信息大爆炸: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已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已處于極度 “泛濫”。對零售市場來講,各種信息極度廣泛,商品信息、價格信息、促銷信息、、、、登錄淘寶,可以搜索到上億的商品信息,微信已經實現鏈接人與人、鏈接人與服務、鏈接人與商品;提供各種商品信息、價格信息、促銷信息的平臺比比皆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更為信息搜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物聯網的發展,將會使各種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廣泛。從一定角度上講,目前社會信息不對稱的環境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信息的深入廣泛、快速傳播、方便傳播,使傳統零售模式失去了信息不對稱的保護。
賣方與買方倒置:消費者的專業、聰明、升級,使消費者與商家的位置發生倒置,消費者已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收方,而具備了強大的過濾、評判功能。消費者的專業不僅僅表現在對商品的專業,甚至對零售店的玩法也已經非常專業,目前超市貨架商品陳列,舊品靠前、新品靠后還有用嗎?由此,信息的不對稱,已逐步由店家對消費者的不對稱,轉向消費者對店家的不對稱,消費者已經變得非常難以把握。
商品極大豐富:商品的極大豐富,也在逐步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從一定角度講,傳統零售模式所依賴的信息不對稱,是建立在商品相對短缺,或是在階段性的存在時間、空間上的短缺。目前,這一前提,已在逐步消失。
全球化: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加速信息不對稱的消失。海淘、代購的快速消亡,進口食品店的快速降溫,就是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的必然產物,因為這種商業模式的假設前提----信息不對稱消失了。在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在互聯網的社會環境下,全球的商品市場都將歸于開放、透明、一體化。
以上分析,構建傳統零售模式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零售企業傳統的賴以維持其自身經營優勢的前提假設已經消失。環境變了,以往的假設沒有了,必須要轉變以往的玩法了。
在失去信息不對稱保護下的零售模式應該怎么玩?
當前,零售店所面對的環境,商品信息、價格信息、促銷信息高度透明;在商品市場極大豐富的環境下,企業可以創建的商品的獨有、排他性正在弱化,商品的替代性正在逐步增強,品牌商品的影響力在弱化,個性化、功能性的商品在逐步走強;消費者地位的抬升,使零售店的地位在降低。在目前的環境下,單純靠朔造傳統商品優勢非常困難,單純依靠商品、品牌、商品促銷的拉力非常困難。在失去信息不對稱保護下的零售店必須適應環境,探討新的玩法。
轉變觀念:必須轉變觀念,適應這一新的環境變化,適應這一顛覆了的前提假設。必須認清在這一環境下,僅靠商品難以樹立企業全面的經營優勢,必須盡快探討在這一新環境下,從哪些方面樹立企業新的優勢。要盡快把握消費者新的需求變化,分析自身企業能力,打造新的企業經營優勢。
轉變模式:環境的變化,加之零售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化,必須轉變以往的經營模式,創新新的經營模式。在當前,最緊迫的就是盡快由以商品為中心,轉變到以消費者為中心上來。把企業經營的核心,由關注商品,轉移到關注消費者上來。使企業的一切經營工作,全面圍繞吸客、拓客、留客上來,全面圍繞提升顧客價值上來,全面圍繞提升顧客黏性上來,全面圍繞為顧客創造良好體驗上來,全面圍繞高度尊重顧客上來。經營顧客已成為零售經營的核心,零售的競爭,已由商品競爭,上升到了對顧客競爭。
實現更加精細化、精準化的經營:在當前新的環境下,確實需要企業的經營實現更加的精細化、精準化。這也是企業成本最低的經營策略。需要實現在對顧客的精準定位,對顧客需求的精準把握,門店的精細化布局規劃,商品組合的精細化組織與管理,對顧客信息的精準推送,顧客消費過程的精細化體驗。使零售技術得到最精細化、精準化的發揮。
有效降低門店成本:從一定意義上分析,以往的零售店開業時顧客爆棚、促銷時瘋狂搶購、節日期間人山人海的場面一去不復返了。消費者回歸理性,門店的銷售將歸于正常。這也應該是零售的新常態。在這一環境下,努力降低企業成本,將成為確保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
長期以來,零售企業的毛利40%支付了員工收入,30%交給了房東,25%支付了水電等其他費用,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嚴重問題。在目前環境下,想顯著提高銷售、提高毛利率是非常困難的。唯一的選項,只有在降低成本上想辦法、做文章。
在降低成本上,應重點在大項項目上尋求突破。要打開思路,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環境,尋求新的變革模式。可以有很多選項,海爾集團的創客制,員工收入由企業付費、變客戶付費,以及韓都衣舍的小組制都值得借鑒。
切實提升組織效率:目前的零售行業所面對的現狀,倒逼企業要切實進一步提升組織管理、組織效率問題;阿里、海爾、韓都衣舍等行業領先企業的組織變革實驗,已為互聯網新環境下組織變革提供了成功示范。零售企業必須很好在組織變革上下功夫,提升組織效率,增強企業活力。
當前,要重點解決好組織效率問題。克服在連鎖經營體制下,以專業化分工、中心化管理以及標準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效率低下、責任不清的組織問題,切實提升組織的運作效率。
要解決好組織活力問題,克服連鎖經營、門店分散所造成的管理難度,進一步激發門店、管理者、員工的工作激情,激發各級人員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以組織變革、管理創新,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鮑躍忠微信bc1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