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歐百貨開業已4年有余,當年得知靜安寺商圈一家獨大的久光對面要開這么一家店,著實為其會受到久光怎樣的“關照”而擔心了一把,然而,事實卻是,芮歐沒有被久光打敗,而是被自己的定位所拖累。
開業時的1層引進了眾多國際精品品牌,并給其打造外立面從而成為旗艦店配置。這個格局得益于梅泰恒商圈的飽和,更多奢侈品品牌看重中國市場,并需要有展示空間,異曲同工的定位還有之后的嘉里中心。
然而芮歐開業之時,差不多正值奢侈品“好日子”的拐點,從而一度導致商場開業初期門可羅雀的局面。記得有個朋友和我說:芮歐百貨就像一個國際精品品牌的博物館,品牌是真的好,但可惜了。
如今,1、2層的品牌依舊還在,我相信,隨著消費者認知度提高和個性化追求,這些品牌的發展勢頭應該會趨好。而其他樓層,在經歷了前期定位問題的困擾后,這幾年芮歐不斷進行著調整,從品類布局到定位風格上,都扭轉著開業初期的不利局面。
這里需要補充一下,芮歐的客群定位沒錯——中產階級以上,有消費能力,周邊高級寫字樓客群等;而上文所述的定位問題,在于試圖在零售層面與久光進行直面競爭,導致眾多品質不錯的零售品牌力不從心。因此我們在文中可能會在定位“準”與“不準”中游走,這里需要讀者自身有感性認知。
精心打造的精品定位繼續保留
雖然商場內1、2兩層的專店格局,讓人很容易將其與購物中心混淆,但芮歐卻是實打實打著“百貨”名號的商場。這兩個樓層,依舊延續著最初的定位,而在“百貨”層面,芮歐去年用2層的中部公共空間區域,耗巨資打造了設計師品牌集合店——Assemble by Reel。
但此部分消費者的養成會需要漫長的過程,Assemble本身顏值堪稱滿分,但并不是本文的主要介紹對象。除此之外,如今2層西側的整塊區域正在由I.T集團進行圍板裝修,畫面上呈現的為旗下三個品牌:A.P.C、OFF-WHITE、MSGM。
這幾個品牌目前僅在連卡佛以及新天地中有少數呈現,屆時開業后能否俘獲靜安寺商圈的高端客群,亦或是能否與久光、嘉里中心等形成互補,只能拭目以待了。
文藝生活方式定位愈發清晰
這部分才是本文的重點,也是標題中所說的“愈發清晰”的主體。
芮歐百貨在14年底引進灣里書香后,穩步提升的人氣,似乎也讓這家商場找到了自身的調整方向。
這家主打藝術設計為特色的書店,開業初期集咖啡與文創產品于一體,其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現在很多書店都在玩的文創范兒,而是專注進口圖書及設計藝術品類細分市場的定位。憑借精準定位和藝術格調積累粉絲后,如今其咖啡休閑區域也時常一座難求。
去年,該書店引進北歐設計師家居生活方式品牌Normann Copenhagen,進一步擴充品類。與此同時,芮歐也如法炮制,去年下半年,萬眾矚目的鐘書閣開業,并讓這家書店進入到主流商業視野,也讓芮歐的文學氣息更為濃郁。
關于咖啡休閑,商場始終不缺乏這個品類,光星巴克就有3家,如今,我們能看到5層的SeeSaw正在進行圍板擴位重裝,也反映出品牌在經營層面的供不應求。
而就在SeeSaw一旁,是另一家開業不久的咖啡店——Cafe de paris,由此可見該商圈對于咖啡休閑商務洽談的需求之大。
有大也有小,曾經一度以最小咖啡店成為網紅的Manner Coffee,如今入駐芮歐B1層,同樣是極小的空間,連手扶梯旁的柱間都填不滿,為試圖體驗不一樣口味的“路人”提供更多選擇。前有嘉里中心和晶品的Wheelys,后有芮歐的Manner,靜安寺商圈正打造著千姿百態的咖啡文化。
說完咖啡休閑,再來談談文創和生活方式。開放式DIY互動業態,當年一鳴驚人的應該是K11的ABC Cooking Studio,它向人們展示了,原來商場還可以這么玩,品牌還可以這么做。
同灣里書香類似,手工大師的入駐為芮歐打造生活方式氛圍打響漂亮的頭陣。大悅城的開幕讓品牌進入到主流視野,之后也愈發受到商場歡迎,并先后入駐芮歐及百聯系統的幾家店。
與手工大師鄰柜的,是另一以飾品為主的DIY品牌——作·飾。
幾個品牌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了體驗業態的正確打開方式,因此如今才會催生出了更多類似概念的品牌出現。在芮歐4層西側最近調整的幾個商戶中,能看到零基礎油畫吧iYoo,非常熱門的業態,當你看到店中不論是誰都能像模像樣畫出一副作品時,也難免蠢蠢欲動。
與其異曲同工的還有主打木工DIY的品牌——作物。
以及主打金工DIY體驗的全愛工匠。
除此之外,該區域仍在裝修的,則是集合廚房、咖啡、書籍、創意市集的生活方式品牌COOK & BOOK,作為相對概念較新且低調的品牌,屆時開業后只要一波推廣,勢必又會引起話題。
我們可以看到上述這些品牌都有一些共同點:
目標消費者都應是中產階級及以上群體,也就是那些原本會愿意把錢花費在芮歐樓下的零售品牌,如今則更愿意劃分一部分預算出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充實美好。
不同的品類幾乎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品牌間有很強的關聯度,并形成互補,從而營造出我們常說的氛圍。
所有品牌均強調“零基礎”,從而以面對更廣泛的普通消費者。
這些品牌你是否覺得另外一家商場的某個空間都似曾相識?——大悅城的摩坊166。
看了以上這么多品牌,是否已經感受到芮歐極力在打造的生活方式空間?而與生活方式關聯度很強的一個品類就是文創,這也就是為什么ipluso這樣的品牌在芮歐能穩定長期設柜,并在最近又開出了旗下首家眼鏡店獨立店——ipluso for eyes。
商場中不乏類似的小眾雜貨品牌,雖然在招商整合布局上尚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但能看出芮歐正穩步走在一個上升通道中。
最近的調整還引進了一個亮點品牌——Blue Lemon,主打日系彩妝、護膚、雜貨產品,繼七寶萬科廣場店后,在芮歐B1層MUJI旁開出了上海第二家店。
芮歐百貨從一家相對“冷清”的百貨商場,正逐步轉變成我最喜歡的百貨商場之一。以下是吸引我的因素:
一如既往出色的硬件及美陳,同比魔都最標桿購物中心也不遜色。
通過不斷的調整,店鋪空置率已越來越低,而類似SeeSaw這樣的擴柜舉措,都體現出良性發展趨勢。
引進的新品牌有明確的定位方向,不僅僅是為填鋪而為之。
眾多體驗業態的加入,是百貨商場轉型自救的方向之一,也許其他店并不具備芮歐這樣類似購物中心的條件,但值得借鑒。
我們介紹過一鳴驚人的七寶萬科、不斷提升的久光、顛覆的淮海755、轉型的百盛優客,但芮歐的長期發展有些另類,既保留自身優勢,同時也做著轉型嘗試,沒有不破不立的大膽,但卻循序漸進地走在正確的方向上。至少,我們不大會再看到商場通過辦展來填鋪的無奈舉措。
據說今年,芮歐百貨人氣極旺的B2層餐飲樓層,也將會進行大改,想必會樹立一個新的人氣樓層標桿,這家店無疑會成為我今年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