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季,采購部就要迎來一個慣例比賽。這個比賽由總監發起,不拘形式,當然核心仍以提高部門員工的業務能力為主線。歷界總監發起的慣例比賽都會記錄在案,這個檔案是公開的,供所有采購部內部員工查閱。每界比賽都在某一方面體現了總監的風格,有的總監率性,設置的比賽簡潔明快;有的總監感性,安排的比賽還帶有文藝氣息;而李Sir的風格是出其不意,他總能想出不一樣的點子,令人耳目一新。每年的比賽除了印有總監的風格外,還體現著企業的發展需求和時代特色。翻看這些比賽案例,像在看一本企業發展史。
一屆屆比賽積累起來,變得厚重,甚至還帶有某種無法言傳的力量。慣例比賽有近二十年的歷史,看比賽記錄就像穿越時光,與當時的人對話。前些年設置比和參加比賽的人,至今仍留在DK的,大多成了高管或中堅力量。也有一些人,如一閃而過的星辰一樣,不知所蹤。
今年要設置什么樣的比賽,李Sir頗動了一番腦筋。這是他主持的第三屆比賽,前兩屆比賽的目標人群是各部部長和經理級的員工,而今年他要突破這個范圍,他把目標鎖定到了初級助理,而且是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初級助理。初級助理大多入職時間短,他們的成長主要依賴于帶他們的上級員工,他想通過這個比賽檢驗一下初級助理的工作水平。
比賽方案公布后,許多人連稱“沒想到”,一個沒想到是比賽的目標人群定為了初級助理,因為這一級處于最低級別根本不受重視;第二個沒想到是活動方案有趣味而且還有難度;第三個沒想到是李sir還把各部部長圈進了比賽。
李Sir的方案為,參賽對象是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初級助理,這大約有七八人;具體方案為初級助理要在中類排名100名之外的商品中選取一個單品,與廠商談判政策,爭取到優惠,調動資源,選出來的單品將在10家門店集中陳列,最終以總銷售額、同比銷售額、環比銷售額、總利潤額、同比利潤額、環比利潤額、同比銷售量、環比銷售量等各項指標分占一定比例得分,誰的總得分高誰將取勝;以上工作要求初級助理單獨完成,部長可做場外指導,但不能親身上陣。
方案一下發,符合條件的初級助理們還沒從比賽規劃則中回過神來,部長們倒都坐不住了,開始找助理們溝通。這次符合條件的助理分配還算均衡,雜貨部只有宋玉一人。這似乎成了部門之間的比賽,關乎部門榮譽,許多同事都圍過來,幫宋玉出主意。看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宋玉腦中一團亂麻,她還未理出頭緒,呈空白狀態。
參賽的初級助理一時間成了最為關注的對象,他們大多時候埋頭做一些事務性工作,年紀輕,資歷淺,在許多業務問題上都沒有發言權,也沒有機會發言。李Sir的方案讓這些初級助理成為焦點。
采購部的慣例比賽是一年一度的盛事,要盡可能展現出題人的奇思妙想,比賽人的表現同樣備受關注。
看到宋玉茫然的樣子,王凱此時倒沒像其他人一樣,快速地向宋玉灌輸他認為的正確方法。此時,他覺得先讓宋玉把李Sir的方案充分理解透徹,才是最重要的。王凱并未與宋玉溝通,只給宋玉發了一封郵件,郵件中提出了幾個問題,建議宋玉自己先行思考:
問題一:為什么李Sir要讓大家在中類排名100名之外的商品選擇一個單品?眾所周知,二八原則是20%的商品產生了80%的銷售,為什么不直接在100名之內選擇?
問題二:為什么這三個數據,銷售額、毛利額、銷售量,都加大了同比、環比數據的考核項?
問題三:為什么要讓部長參與,參與的目的是什么?
宋玉看到這封郵件,在一片迷霧中見到了一絲曙光,那顆慌亂的心也漸漸歸于平靜,她提醒自己:慢慢來,別著急。
零售職場箴言:
重復的、日日長久的記錄似一個莊重的誓言,對企業來說,更是一個生動的企業成長史博物館。留存一些重要的資料,不光能看到企業的成長,還能看到管理者的成長,里面更有員工的成長。
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說,要適時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員工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與成長,這是在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每周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