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近百億,企業當前處于賠錢狀態
出門在外,不用擔心收不到快遞,只需一條短信,就可解決收件不及時的問題。智能快遞柜的出現,使快遞員不必耗費多余時間等待收件人,在另一種層面上節約了快遞企業的成本。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人對快遞送貨上門安全性的擔憂。
近日北京、廣州、武漢等地多個小區內出現了快遞柜“爆倉”、“搶柜”行為。對此,愛便利的小編分析認為,多數智能快遞柜企業都無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才會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爆倉”現象,如何有效盈利才是智能快遞柜企業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快遞柜向快遞員收“場地費”
早八點出門,晚八點回家,整天都飛奔在路上的快遞小哥阿萬(化名),日收入卻時常不足160元。
為了節省投遞時間,這兩年阿萬和同行們一樣,接觸了快遞柜,將貨物直接投遞進智能快遞柜,提高了送快遞效率,增加了快遞投遞量,讓快遞員們甚是喜歡。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快遞柜開始向他們收“場地費”了。“從0.2-0.8元/每件不等,原本不高的收入除去需要繳納的快遞柜費,每件的配送收入就只有幾毛錢了。”阿萬向記者感嘆。
阿萬告訴記者,“現在的快遞柜大都按大、中、小三種柜體收費,價格區間基本上在每件兩毛、六毛、八毛之間。而快遞員每投遞一個快遞的利潤也就不足一元。”
除此之外,由于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數量與日俱增,快遞員的工作量也與之形成正比,偶爾因為發貨量太多,過于忙碌而忘了給收件人發送包裹放入快遞柜的短信,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因此就容易出現快遞柜“爆倉”、快遞員搶柜現象。有人甚至在派件前一天用快件以外的物品先行霸占空柜,第二天方便使用。
快遞柜使用緊張,就連快遞柜廠商也意識到了。
日日順相關負責人向“愛便利”商學院坦言,日日順快遞柜確實有出現過“爆倉”情況,尤其是在電商做活動時,快遞量暴漲。在他看來,快遞柜作為提升快遞員投遞效率的有效工具,很受歡迎,因此也出現了一些市場競爭之舉。
速遞易市場部負責人也表示,“爆倉”現象在速遞易的部分網點一直存在,電商有活動時更突出,這主要是因為“爆倉”網點所在社區包裹流量較為集中造成的。隨著快遞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包裹總量也將繼續提升,爆倉現象會更突出,范圍也會擴大。速遞易將根據市場行情,不斷地對現有網點進行優化擴容,提升快遞業最后100米的賦能。
“愛便利”商學院的小編分析:“快遞爆倉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總量不足、區域分布不平衡、階段性電商節假日。用戶沒有及時取出,占用了快遞柜的使用率。”
資本搶灘智能物流
從不為人知到普遍使用,這一兩年時間里,豐巢、速遞易、日日順……一個個快遞柜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小區口、商業區、校園里。
作為一種便捷、準時、24小時全天候派發快遞件的智能自助服務設施,快遞柜的出現,解決了快遞末端配送時間不匹配、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安全性的痛點。也迅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
2017年1月6日,豐巢科技正式宣布,A輪融資已經完成。包括鼎暉投資等幾家大型機構投資者都在本輪融資中出資,共計8.7億元人民幣。另外,公司的原始股東合計出資16.3億元。其中順豐及其關聯企業出資9.8億元,總持股比例上升到了38.68%。此輪增資主要將用于公司智能快遞柜業務的全國鋪開及擴張,將“最后100米”的末端網點布局進一步落到實處。
除此之外,以郵政、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驛站等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先后布局智能快遞柜市場。而以自建物流為核心的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幾年前就開始在一線城市布局自提柜網絡。
據統計,我國2014年智能快遞柜的行業規模達到50.10億元,并且根據2009-2014年數據,預計2016年市場約近百億規模,而2017將大概率超過100億。
目前來看,快遞柜廠商可以劃分為三大陣營:快遞系、電商系、第三方企業系。
快遞系快遞柜企業意圖通過快遞柜加強末端配送的控制力,豐富自身的快遞業務模式,打造全產業鏈;電商系企業則希望由此增強客戶體驗,形成粘性,占領市場。同時加強末端配送,豐富自建物流體系;第三方企業則期望通過早期布局社區自提柜這一“藍海”市場,搶占整個或者某個細分領域,獲得利潤。
“當初布局快遞柜市場主要是因為看中了社區的商業機會,而快遞行業末端配送的痛點正好成為了切入點。速遞易目前運營良好,并且盈利模式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速遞易市場部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目前,速遞易已在79個城市布點5.6萬個,成為該行業的龍頭企業。
快遞柜行業仍未盈利
事實上,快遞柜向快遞員收費,也是迫于無奈,一位最早投身于快遞柜事業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快遞柜使用雖然日漸火爆,但其實一直都屬于未盈利狀態。
愛便利的小編了解到,基本上,智能快遞柜可以分為三大業務:收寄件、廣告、社區O2O業務。
其中,收寄件主要是向快遞員及收件人兩端同時收取的服務費用;廣告費則是通過在柜面印刷廣告以及相關平臺為服務形式收取費用;社區O2O利用快遞柜身處社區的優勢面賺取O2O電商渠道費或銷售收入。
一位快遞柜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說采用的是向快遞員及用戶雙向收費模式,那么快遞柜的收入比例,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如果是單方面向快遞員收取費用,那么這筆費用只占整個收入的30%。但就目前來看,快遞柜行業基本上還未盈利,還屬于跑馬圈地的狀態。”
畢竟,收件人習慣了長期的免費快遞配送,對額外的快遞柜收費心存抵觸;而快遞員從自身單件1塊左右的收入再分出3-4毛給快遞柜,這樣的模式也很難持續;單純的柜面廣告,也存在收費低、周期長的問題。無法掙錢成為目前市場上智能快遞柜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
快遞柜試水社區O2O
究竟快遞柜該如何擺脫盈利難?愛便利商學院的小編認為:“除了向快遞員及用戶雙向收費以外,還應探索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說,提醒用戶的短信廣告、大數據的整體挖掘與開發。”
而對于到底哪一個模式會成為智能快遞柜的盈利突破口,業界給出的答案也普遍傾向于社區O2O業務。而社區O2O,另外一個理解就是O2O綜合類電商,其電商屬性決定了“流量”是推動其快速發展乃至盈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例如,速遞易在積極發展廣告、洗衣、商家配送等社區O2O業務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今年,速遞易又將個人寄遞作為新的業務突破口,力圖構建完整的快遞末端生態鏈。
作為海爾集團旗下專業的社區生活服務平臺,日日順的野心也隨之浮出。“快遞柜只是我們連接用戶的一個觸點,我們實際上想滿足社區用戶的大多數需求,做專業的社區服務平臺,成為社區用戶的首選。”
據日日順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們除了通過快遞柜來解決社區用戶的快遞收發問題外,在家庭服務、健康食品和精品家電等需求上也可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整個智能快遞柜行業對盈利模式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四五年,目前已經漸漸看到了曙光。在速遞易負責人看來,速遞易正在爭取今年盈利,“伴隨著快遞行業持續的高速增長以及人口紅利的消退,快遞末端對智能柜所提供的效率服務的接受度持續地提升,付費意愿逐步增強,這使得這個行業有了盈利的基礎;此外,隨著人們對智能快遞柜認識的加深,各種增值業務也逐漸獲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智能快遞柜平臺上的盈利增長點越來越豐富。”
鄭州一小區內的智能快遞柜前,居民正在根據短信密碼取件。
- 該帖于 2017/4/25 15:0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