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7-Eleven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猶如雜貨鋪一般,空間面積非常狹小,各式各樣的商品堆到了房頂,相對大陸的7-Eleven沒有那么高大上,但是店鋪都非常接地氣,便利店的暢銷商品乳制品、軟飲料、鮮食、雜志在這里非常明確,營造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帶來“便利”。
一、為生活解決方案的店鋪
香港7-Eleven便利店相比大陸的便利店小了很多,這樣一間小小的店鋪,卻能解決你日常所需。在這里店內盡量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空間,種類豐富的主力商品中選取最受歡迎的幾款,貫徹貨架優化戰略,從而實現高營業額。
雜志:
進門的位置陳列著報刊雜志,商品對著街面,顧客順手就可以購買(因為可以使用八達通自助繳費)方便、快捷。
低溫乳制品:
牛奶、酸奶、果汁……一樣不少。
主食類:
三明治、飯團、便當……應有盡有,這里的低溫冷柜都是帶門的,這樣可以保證冷柜的溫度的穩定,顧客也非常習慣的拉開門去尋找商品。
24小時健康急救站:
二、店鋪的自助吧----自助解決員工的不足
店鋪很多都是自助的,便當自己加熱、思樂冰自己拿取、沖調咖啡、方便面店鋪給提供熱水……相對大陸的便利店,這些都需要員工去完成,這些自助減少了員工的工作量,也節約了人工成本。
三、不同的生活場景,不同的商品配置
針對不同的消費商圈,考慮消費者的可能應用場景,及相關消費機會,然后提供相應的產品及服務,以滿足顧客的期待,制作讓顧客來了還想再來的店鋪,營造每天充滿快樂、新意的賣場,為顧客的幸福提案生活方式。
便利店與其它零售實體業態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以顧客感受給予命名的業態,而不是以商品品項數或者營業面積來進行命名的業態。便利店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促使顧客高頻率光顧的重要因素。
淺水彎海灘的店鋪
淺水彎海灘是游客必須去的地方,因為顧客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店鋪導入了游泳、玩沙相關的商品。
在店鋪里還陳列著旅游紀念的商品,供顧客挑選。
地鐵里的店鋪
地鐵里都是匆匆而過的顧客,店鋪把報紙準備的非常豐富,并且可以利用八達通進行繳費,非常方便和快速。
店鋪雖然小,還能合理的利用店門口做地堆陳列飲料。
西貢碼頭的店鋪
這種商圈的店鋪,來購買商品的基本上是游客、漁民,所以擴大了米飯類的商品、啤酒也是整提的冷柜里的,因為顧客有需要,所以這里也銷售冰塊。
商業區的店鋪
擁有獨特的自有產品是營造差異化優勢最直接的方法。便利店+咖啡是最近的新風口,便利店在推廣咖啡的時候也會打造自有品牌。
思樂冰(Slurpee)是一款由7-Eleven便利商店研制的碎冰飲品,在1967年首次推出。思樂冰與其他冰品不同之處是直接將糖漿與碳酸水混合成的汽水冷凍成冰沙狀,與一般碎冰或冰沙的制作方式不同,故其口感較汽水或冰沙都要涼快。它只在7-Eleven販售,同時也是注冊商標之一。
四、從分利用空間的陳列方式
由于店鋪面積較小,采用這樣的貨架來陳列小商品,并且對著通道,容易引起顧客的關注。
面積小的店鋪,采用了這種特殊的冷柜,將商品向外開門,便于顧客拿取。
便利店也能使用隔箱陳列法陳列商品,這樣的空間利用非常巧妙。
面積雖小,重點想要銷售給顧客的商品卻很明確,低溫冷鏈的商品陳列占用面積很大,但是一般零食、日用品面積非常小,因而商品周轉非常快、毛利相對也比較高。
利用常規貨架上的抬高架,做出場景陳列或者新商品推薦,不會給顧客壓抑感。
便利店寸金寸土,靈活的陳列以及經營模式可以迎合顧客不同時間段的需求,便利店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即時性或便利性消費的需求,向顧客提供“購物多樣”與“便利兼顧”的商品和服務,它是雜貨店、快餐店、綜合服務中心的疊加體。店鋪是為了顧客而存在的,有顧客光臨才能成立,不管陳列多么豐富的商品、沒有顧客購買也就毫無意義。
便利店如達到30%以上的毛利率,也是不一定非要靠鮮食才能做到的,還有很多的路徑可以達到這一目標,國內的一些便利店過分的追求鮮食開發,盲目模仿那些高投入、低產出的模式,把自己陷入到只適合在辦公區、學校、醫院開店的境界,這類便利店高峰期集中,人工費用高、電費高、廢棄高……短時間無法實現盈利。
不論任何商業模式教條的標準化是不存在的,因此便利店的教條模式也是害人的。中國市場大,經濟差異、消費觀念、文化差異等許多方面差別太大了,目前一些所謂的便利店評價標準,放到二、三、四線城市是不適合的,在這些地區,產生了許多非常成功的便利店企業,他們在經營技術上、企業的獲利能力上已遠遠超越外資便利店。
筆者:
趙蓉(寬蓉)微信號18628008713
專業零售管理研究者,實戰派零售管理人,曾就任成都伊藤洋華堂、7-ELEVEN便利店20年、并成功將日式管理帶入到GOGO便利店、MOMO高檔生活超市。
2017-09-28 19:18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7/8/10 18:2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