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趨勢下,對實體零售概念的理解已經不同往日。商務部昨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以下簡稱“典型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其中通過電子商務實現銷售額增長26.8%,增速加快3.2個百分點。分析認為,發展新業態、搭建全渠道、重構供應鏈、推進渠道下沉是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四大亮點�?梢钥吹�,實體零售和電商因早期的關注點有所不同,更多體現于后者對前者的沖擊,但在當前形勢下,雙方在發展當中互補短板,交叉于體驗。在努力調整方向的過程中,新零售成為具體實踐方式的代表。
業態創新 不應止于形式
2017年零售業回穩向好的態勢基本形成。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典型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和7.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5個和11個百分點。零售行業的回暖與企業的創新轉型舉措不無關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發展新業態是去年實體零售企業發展的亮點之一。零售企業正通過打通線上線下和上游下游,促進多業態、跨行業、聚合式、協同化深度融合。
去年,包括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超市+餐飲”的多元業態門店在市場中扎堆涌現,老牌的商超企業物美也對既有門店進行了調整,提高生鮮比重,引進現場烹飪及堂食服務。
但也需要注意到,“超市+餐飲”的業態組合只是“類盒馬”等新物種所體現出的表面形式。此前,傳統的商超企業也在通過招租、扣點等方式引進連鎖餐飲品牌與超市形成組合搭配。而“盒馬”們之所以能夠被譽為當前新零售的代表,更核心的內容還在于通過30分鐘及時配送、倉配一體化運營、手機掃碼支付等手段,所實現的線上線下人、貨、場等要素的整合打通,生鮮供應鏈成本、效率創新變革的效果。
渠道拓展 商業模式亟須驗證
創新業態讓實體零售企業找到了傳統門店改造的契機,但還有不少企業在通過技術加持開拓新渠道。高峰稱,通過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企業正在全面拓展實體店、無人店、移動終端、電視購物平臺等銷售渠道,使消費者能夠實現便捷高效的一體化購物。
可以看到,資本市場已經表現出了對新興零售渠道的重視。就無人零售領域而言,在過去一年中,不僅有哈米科技、領蛙、果小美、猩便利等創業企業先后獲得融資;同時阿里、京東、蘇寧以及騰訊等商業巨頭也開始通過投資或自建的形式入局攪動市場。受此影響,無人零售企業已經打響圈地戰。但極速狂奔中的無人零售企業也難免遇到問題,日前就有某無人貨架企業因部分城市站點調整優化而被傳出集體撤柜的消息。
零售業觀察評論人王利陽表示,當前階段,無人零售行業的發展尚處于草莽期,能夠走到最后的企業才有獲勝的可能性。如何在進入門檻并不高的無人零售領域構建競爭的護城河,這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無人零售企業的重點在于形成規�;�、精細化、個性化的運營服務,企業需要在供應鏈搭建、運營維護、支付體系、資金鏈條等維度形成體系。
重構供應鏈 考驗整合能力
實體零售企業創新轉型的第三大亮點體現在供應鏈重構方面。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負責人表示,零售企業正通過推進供應鏈向生產端延伸,壓縮成本,以需定產,實現“千店千面”。
將供應鏈向生產端上游延伸,不僅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有助于促進零售企業對商品品質把控能力的提升。
以大商集團為例,早在2016年,大商集團就收購了澳洲布林德利莊園、格林巖石大牧場等供應鏈資源。截至2017年,大商集團統一采購的品牌數量已達230個,旗下品牌“獵人牛肉”也被視為高品質澳洲牛肉代名詞。
實際上,在當前市場上盛行的新零售概念中,供應鏈的重構同樣是核心要素。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表示,新零售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將“人、貨、場”等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構的過程。但如何實現高效的供應鏈整合效果,是實體零售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這其中也少不了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加持。
渠道下沉 品質需求待滿足
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農村市場的擴張步伐,同樣是去年零售企業表現出的典型特點。北京商報此前報道,去年8月,阿里零售通曾在發布線下加盟戰略天貓小店時表示,通過授權天貓品牌,將聯手“夫妻店”切入社區市場。而此前,被京東列為“火車頭1號”項目的京東新通路事業部,已于2016年底宣布完成了對5萬家“夫妻店”的改造。
盡管零售巨頭已將目光瞄準了鄉鎮市場,但據市場調研機構凱度零售咨詢在2016年底發布的《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存在約680萬家傳統社區中小門店。這也意味著,還有很多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農村市場,其中消費者的品質消費需求需要被滿足。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吳文治 陳克遠/文 李烝/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