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發現,2017年實體零售似有走出低谷,顯現回暖的跡象。
2017年11月17日,在中國擁有400多家門店的沃爾瑪中國公司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總銷售額增長4%,可比銷售額增長2.5%,這是沃爾瑪中國四年來最好的可比銷售業績。在此之前的幾個季度,沃爾瑪在中國業務也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與沃爾瑪相仿,2017年第三季度,很多零售企業都收獲了不錯的業績增長。國內超市龍頭永輝超市2017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加70.7%。而上半年,永輝超市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1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為57.6%,顯示出該公司營收持續加速。
在上一輪震蕩中跌得最慘的百貨業也出現了持續回暖的跡象。百貨業旗艦王府井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2.8%,而上半年王府井營收同比增長1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3.2%,也出現了效益改善的跡象。如果上溯到2016年,王府井全年營收增幅只有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甚至是-13.1%。“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們的銷售出現了明顯的增長。”一位百貨企業管理層表示,整個市場的回暖和企業在經營策略方面的調整帶來了公司業績的明顯好轉。
市場整體回暖是實體零售迎來轉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2017年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市場消費動力和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以來,國際知名績效管理公司尼爾森發布的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不斷創下新高,11月22日,尼爾森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到114點,創下歷史最高值。
實體零售行業近年來積極創新、不斷尋求轉型升級,是實體零售業績回升最重要的原因。沃爾瑪之所以能在第三季度財季在中國市場創下四年來最好業績,主要得益于沃爾瑪中國近年來在經營創新方面進行的一系列變革效應。在不斷升級現有門店、推出新型大賣場等業態創新的基礎上,沃爾瑪也加快了線上線下的融合,不斷深化與京東以及新達達的戰略合作,將銷售服務的觸角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并取得了驚人的強勁增長。沃爾瑪披露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8月8日“88購物節”的24個小時內,沃爾瑪在京東平臺上的三家旗艦店:沃爾瑪官方旗艦店、沃爾瑪全球購官方旗艦店、ASDA全球購官方旗艦店的總銷售額再創新高,比以往最高日銷售額高出13倍;而沃爾瑪9月在京東到家平臺上的訂單額比去年10月增長超過30倍。
近年來,線上電商對線下零售的沖擊給很多實體零售企業帶來了諸多困擾。經過艱難反復的探索實踐,圍繞以消費者為中心這個導向,一大批線下實體零售立足自身體驗優勢,擁抱互聯網技術,展開線下線上全方位的融合變革,逐步展現出巨大的融合潛能。典型的兩個案例是,2017年9月中旬,大悅城的營銷類IP“大悅瘋搶節”創下了1.85億元的單日銷售額;同年11月18日,北京SKP(原名新光天地)更是創下了單日銷售7.89億元的佳績。
線上電商雖然迅猛,但線下實體零售的優勢和重要性依然明顯,只要善于吸收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就能發揚優勢與特長,重振雄風,并吸引很多新入局者。阿里系的盒馬鮮生就是其中的領頭羊。2017年,盒馬鮮生從試水走向規模化開店階段,截至2017年11月,新開出了14家線下門店,在全國的門店總數則達到20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盒馬鮮生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實體零售店了,而是互聯網時代新型實體零售。盒馬鮮生創始人表示,盒馬鮮生和傳統零售實體的區別是:盒馬鮮生通過線上線下完全實現了數字化的運營,實現商品的量化、可追溯、可評估,能效遠遠高于傳統零售企業。同時,通過App與消費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建立了有效的連接,憑借精準定位提升了商品的運營效率和服務體系。更大的意義還在于,線上消費的增長使得地理位置不再那么重要。
可以說,2017年是中國實體零售尋求變革初見成效的一年。跨界而來的新入局者給傳統零售實體帶來了很大的觸動和啟發。緊隨盒馬鮮生之后,永輝超級物種、步步高鮮食演義等一大批新業態紛紛在全國各地開門迎客。傳統實體零售的信息化改造和新型實體零售的出現,使零售業在開拓創新、數字化升級迭代的道路上不斷登上新的高點。
冷靜客觀地觀察評價,2017年實體零售的回暖仍是局部的、結構性的。往往是那些以消費者為中心、努力創新、善于選品、業態組合科學合理、積極利用線下線上各種資源,提升服務水平拓展服務空間的零售實體開始走出谷底,而思維僵化、因循守舊的零售實體則繼續在谷底徘徊,未來甚至有可能最終無奈出局。進入2018年,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零售業將迎來更大規模的變革與創新浪潮,越來越多順應消費升級和基于無界零售而誕生的各類新型業態業種復合體,將使得實體零售業的整體回暖趨勢更加明顯。
專家指出,對于廣大的實體零售而言,2018年以及更遠的將來,市場只會青睞那些堅守以消費者為中心、順勢而為勇于開拓創新的積極變革者。
(本文由中國商業聯合會授權發布,文/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