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自己開超市幾年有余了,經營策劃,鄉鎮超市也有十多載,期間與之接觸,遇其,推人及己,記之以饗,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目前,無論是開新超市還是經營著的老超市,大家一致感覺現在招聘難、留人難,于是結果就是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管理效果 越來越差,什么原因呢?
現在超市用工,按道理說主要是集中在90’s,其次是70’s和80’后,這個年齡段分配,應該是比較符合超市老板的招聘方向。可是現實中,確實85后和90一代很少,年齡曾一種分化現象,85年之前的占大部分,00后和65后進行補充,這樣現象分析下來,主要是以下幾點年齡特質和時代特點決定的。
其實,鄉鎮超市用工和招聘,還有個特點,就是開業之初招聘時候,報名人員較多,可是后期經營中,陸續員工離職后,再次招聘會較難,所以很多超市都會設置工齡獎,依然很難阻止員工的流失和跟進新鮮血液的補充,或許根本還是和下面的原意有關。
一、現在95后甚至00后,在北方農村,算是進入結婚高峰期,甚至95后就算是“大齡剩女”,而結婚后,懷孕生子就進入倒計時,二胎生完一般母親帶到兩歲托付給老一輩幫忙看顧,這個時候年齡就臨近30了,而這個時候的女性,大部分老公外出打工,獨自面臨著家里諸多問題:照顧老人孩子、孩子上學、甚至農忙等等。于是相當一部分就選擇做全職媽媽在家,導致缺席超市員工崗位。
二、出來混,只為吃穿,超市的待遇相對工廠等其他行業,還是低很多,畢竟超市的毛利和銷量相對來說,很難量級拓展,其實現在的超市待遇已經提升不少,加上大家都在轉型做精,做提升,很多學習胖東來等回來的超市也在嘗試高投入高回報,雖然效果無法一概而論,但卻把超市的待遇無形中給提升起來,但這種提升,還是很難同其他高強度和純計件行業相媲美,于是有家庭負擔和壓力的那部分年齡稍長的女性,就很難在超市工作。
三、年輕一代,個性獨立,對于超市的條條框框,特別是顧客是上帝這條,很難適應和遵守,她們上班或許只為了填補自己的無聊生活,至于薪水,夠自己零花就成。而且,一旦自己受了委屈感到壓抑,立馬可以離開這個環境,而這種委屈和壓抑,可能隨時出現。
四、城鎮化進程,催生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也照成相當大一部分適齡女性愿意進城務工,隨著拆遷和重建,大批的老的超市門面手里有原來的資源和充裕的資金,就是由夫妻店向專業化超市過渡,于是在推升城市租金的同時也造就了很多就業崗位。另外,像綠地、碧桂園、恒大等更多的地產行業下沉,也讓城市的綜合體越來越多,對于年輕的特別是女性務工人員需求更大,用工荒讓待遇和福利、工作環境越來越優化,加上國家勞動部門對于用工合同的監管,對于弱勢群體保護性城市更加成熟完善,加上鄉鎮無法比擬的生活環境,發達的交通和人性的靈活的上班時間,讓鄉鎮人員加速外流。
情況就是如此,超市怎么應對呢?
難題存在就是難題,很難輕松化解,不過在經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還是有很多的方法能夠緩解和降低這種負面狀況。第一,還是要保持一個峰值待遇。待遇留人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和能力體現。所謂峰值待遇,不是說超市員工的絕對高薪,而是周邊同行業的相對高薪。這種薪資,不是象征性的提一點,而且做出這樣或者那樣門檻限制,而是確實讓員工感覺到一種滿足的薪資待遇。這個是最主要的,超市付讓員工感到欣慰和滿足的薪水,也是超市經營的策略之一。
二,營造一個舒服的工作氛圍。現在不像之前了,之前記得我小時候上學,那個時候家長總是要叮囑老師:老師,孩子不聽話,您就打!估計現在老師沒有敢這么做,家長也沒這么說的了。現在對于90后、00后,批評不如罰,體罰不如現金處罰,罰不如少獎。規章制度是死的,與其黑著臉一遍又一遍的教育,不如笑著把罰單開了。現在的年輕人,父母的嘮叨都不愿意聽,更何況外人的?所以,營造一個既嚴肅又活潑,即團結又自由的工作環境,激發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比工兵似的的**線作業要好的多。
三,營造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和“多勞多得”、“多工多得”的薪資體系。我們有些超市,基層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遠高于普通員工,于是不得已兩套薪資表,原因就是大部分的普通員工對于基層管理者的工資感覺不理解,認為超市沒有什么特殊的工種,也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做事情差不多,于是對于基層組長(課長)的較高薪水不理解,同時也會對獎勵先進和有敬業精神的員工產生孤立,也會在他們安排其工作的時候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工作開展,所以,這些超市不得已會做個陰陽工資表,這樣既能照顧普通員工,也能激勵管理人員,讓她們具備一定的優越感,有利于團隊穩定。
四、變低頻大獎為多頻小獎,變現金獎勵為物質和精神獎勵。
精神鼓勵是性價比最高的獎勵,同時也是目前針對歷史特定年代95后們最實用的手段之一。持續性的鼓勵有助于讓員工持續保持亢奮狀態,時刻沉浸在一種團隊氛圍當中。而大獎刺激,除了讓員工的獎勵期望閾值提升,還會產生員工內部較大的情緒波動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多用小獎增加大多數員工的獎勵,會讓員工感覺到他們所付出的和進步,公司時刻關注并認可,更能增加向心力。
鄉鎮超市,由原來的粗放,現在也越來余額精細了。只有跟隨鄉鎮和返鄉人員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人文環境等需求標準,才能保持合理的人員流動和配置,結合自身特點,把老板們自身的氣質和脾氣性格,融入到管理當中,形成親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推進動力,超市員工的穩定性,也會越來越好的。
2018-08-09 09:36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零售業必然會經歷產業結構升級,新零售模式的探索一旦完成,成熟新型的店鋪運營模式會很快替代傳統勞動密集型模式。個人認為,鄉鎮超市用工的問題不單是現在年輕人價值觀的變化造成的,而是整個行業競爭環境以及零售模式的變化導致的必然結果。大型連鎖企業進入鄉鎮、實體店標準化的推進、O2O持續不斷的發展進化、AI技術進入零售業等等這些因素,決定了運營中對超市的一線從業人員(營業員)的個人能力要求越來越低,對高級管理人員需求越來越高。吸引人才的方式只能是企業自己提供對應可以發展的平臺。評價制度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
樓主的問題恰好印證了零售業變革的一隅。每天就是開門放音樂,辦公室里坐著喝茶聊天打電話,又或者賣場里幾個人扎堆一聊一天的超市是招不來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