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平臺物**平和供應鏈打造逐漸完善,跨境市場逐步擴大。2017年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增速可觀,2018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增至9.0萬億元。此外,2017年中國海淘用戶規模升至0.65億人,消費主力群體逐漸過渡到80、90后群體,該部分群體消費觀念較為超前,對跨境商品消費需求明顯,未來中國海淘用戶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此情此景下,各電商巨頭和資本都相繼涌入跨境購這個領域,因此更為豐富的購物模式和優質的商品進入大眾視野。當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消費者體驗升級隨之而來,逐漸將關注焦點轉移到貨品是否能快速拿到,以及售后客服是否高效、退貨手續是否簡單等求“快“的服務上。因此,國際物流資源及經驗,在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跨境電商發展機遇
1、進口商品消費需求增長
商務部發布關于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統計調查顯示,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進口優質商品消費意愿不斷增強,進口商品消費占商品消費總額比重達到三成以上的消費者占全部調查對象比例超過20%,其中化妝品、母嬰用品、鐘表眼鏡、乘用車、珠寶首飾比例分別為36.1%、33.4%、28.9%、27.3%和22.7%。吃類更重安全,用類更重品質。
有專業人士表示消費者需求與國內供給水平有著直接關系,國內供給與進口商品存在市場定位。產品技術及設計的差異,進口商品能夠有效彌補國內市場供給的空白使得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表現得更加強烈。
2、進口跨境政策利好
海關總署出臺《提升我國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試行)》,提出18條措施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海口海關將持續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放管服等重點改革,實施精準監管、智能監管,積極推進“三互”大通關、“單一窗口”和“互聯網+海關”建設,加強與地方政府、口岸單位的溝通協助,形成改革合力,以更大力度推動提升我省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3、國家保稅區開放
保稅區的開放能夠增加增加政府的稅收,提升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地方的影響力,地方政績。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保稅區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節點,已成為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保稅區的開發能夠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加快物流流通速度,推動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增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
目前國家現有包括廣州、天津、廈門、�?�、青島、寧波、珠海等在內的超過30個保稅區,后續將有更多的城市申請開發綜合保稅區,深度融合國家開放戰略。
4、保稅直郵商品急需全新銷售方式
傳統跨境電商多為代購、零散型,在智能科技、互聯網的推動下,跨境電商區域標準化,營銷更多樣化。
跨境企業開設跨境體驗店,構建多場景及分銷渠道成大多跨境企業首選。開設跨境體驗店,提供獨立APP用于運營推廣并協助其在店內外為顧客搭建多種購物場景模式,以優化顧客體驗并提升信任度。同時,整合4大分銷渠道的管理,拓寬渠道,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營業收入,最終真正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進口跨境O2O落地。
跨境產業發展困境
反觀當下進口跨境的最大的痛點無疑就是物流的慢慢長路,大多消費者紛紛吐槽,海淘運費貴不說,下單之后還要經過好幾手,等產品拿到手的時候,慢慢的購物興致已經被漫長的等待磨滅了。作為跨境企業的工作人員面對消費者的催促,只能無奈,干著急,能做的也只能是安撫再安撫,畢竟報關程序、物流倉儲不可自控。
1、倉儲對接困難
保稅倉、自建倉、海外倉、第三方倉......倉儲物流眾多,對接困難無力。
2、報關程序復雜
訂單、運單、支付單、清單等報關程序紛繁復雜,營銷企業經營。
3、政策變化莫測
各方條件支持、跨境稅改、稅改緩期......面對正常變化無從下手。
4、消費結構調整
當下各種消費場景,不知該以何種經營模式切入,才可萬無一失。
跨境電商轉型新零售
跨境電商基于電商平臺的購物體驗往往體驗感不好,缺乏信任感,同時需要三單對碰。為了增加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進口跨境體驗店應運而生,跨境電商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跨境體驗店,通過門店掃碼、線上商城等全渠道全場景營銷,優化顧客體驗;并借助新零售系統對接物流與海關,加快三單對碰的通關速度,提高經營效率。同時,通過多元零售場景與分銷渠道,銷售全球商品,全渠道營銷顧客�?梢哉f,進口商品體驗店是比較早的新零售模式。
開設跨境體驗店,通過門店掃碼、線上商城等全渠道全場景營銷,優化顧客體驗并提升信任度。
通過后臺ERP系統對接海外進口跨境商品,同時引入國產優質商品,豐富跨境商品品類與服務。
跨境電商利用企業IT系統與支付機構、倉儲物流公司、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對接,將訂單、支付單、運單進行三單合一,形成清關數據,進行集中申報。
在這個唯快不破的新零售時代,跨境電商企業只有變“痛”為“快“,強化供應鏈管理,升級消費體驗,才能在發展快速的跨境電商市場上贏得一些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