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越年休閑,學習日本零售數據化進程,感覺起碼有三個觀念,顯示其理性推進的特點:
一是目前沒有真正數據化店鋪產品,還處于娛樂游戲階層;
二是不僅是庫存和顧客數據一體化,而是全方位洞察顧客行為;
三是穩定接客服務質量前提下,提高效率同步降低人工成本。
1 、數據創新行業峰會透露出的信息
2018年10月底,日本零售業協會以“零售業數據創新”為主題,召開“零售&IT領導人論壇”,分享零售行業數據應用方面先進案例以及數據化轉型的新技術(參見圖示)。
之一:日本零售業協會CIO研究會專家、野村綜合研究所藤野直明客氣地說,與國際數據化革命比較,日本的零售業的動作似乎有些遲了。在成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日本的零售業現在又迎來“挑戰的時代”。在服裝領域全業務環節合作同時,平臺化服務已經開始。紐約、上海、越南、柬埔寨等地方,3次元畫像處理技術、PLM活用,從商品開發到資材調配、生產資源對接和調度一結束,生產就已經開始,調配周轉時間大大縮短。遺憾的是,在日本不太傳播海外發生的數據化信息,典型的日本企業,還是習慣于自己的做事節奏,出國考察也是只看店面,不太了解背后渠道的變化。如果專注一下先進國家零售業動態,很容易就會發現其業務、組織,都在追求數據化。
之二:日本微軟公司榊原彰社長說,圍繞零售業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智能終端使用,消費者行為變化、購買行為的變化,可以通過大數據抓取,對未來預測的機械學習、分析圖像的深層學習、語音識別技術在迅速進步。微軟提倡“AI的民主化”,也就是誰都容易用的以合理成本提供的AI力量。在日本的案例是三重縣伊勢市一個老字號餐館ゑびや,在“Azu”上開發需求預測應用,由于不增加人工費,解除人手不足苦惱,消除了供餐時間長的抱怨,削減了商品的廢棄損失,實施了單位每小時的來客數量預測,單位菜單的點餐訂購數預測等。通過使用AI功能,飲食的提供時間縮短為三分之一,因此產生的抱怨投訴為零,銷售額增長4倍,利潤率增長12倍。
之三:高島屋的百貨店經營戰略部長橫山和久說,高島屋是2017年開始積極引進數據技術,重新審視集團經營的結構,作為一個變革項目主要有三部分:系統基礎再造、業務變革、顧客體驗變革。以“系統基礎再造”為起點,通過“業務變革”提高經營效率、創造利益,重新投資以“顧客體驗變革”為中心的成長戰略。
之四、羅森便利店創新部門負責人牧野國嗣強調說,引入數據化,要在不降低接客質量同時、高效省工是關鍵。如果服務水平下降的話就不應該做,因為實體店鋪的價值根源就消失了。理想的狀態是,在技術上提高接待客人的質量,同時也要求有效率化、省人化的機制。他介紹了羅森以數據化為目標的創新嘗試。
2 、三大便利店近期動向透露出的信息
很多人關注日本三大便利店的數據化進程,且各持己見。
之一:2018年4月23日,羅森在東京都內3個店試驗用手機Pay支付服務,到5月31日告一段落,調查分析對銷售的影響、顧客的滿意情況,計劃在2019年10月前大幅推廣。
2018年10月9日,羅森在秋葉原一個店嘗試將炸食銷售由員工接待服務改為自助服務,加上使用手機自助支付,接待效率提高很多。同期,在日本電子高新科技博覽會(CEATEC)上,羅森作為零售業代表首次展出,推出了下一代店鋪概念。
12月10日,羅森利用人氣商品卡通小雞karaage君(からあげクン),做成機器人外形,內藏油炸加工機械,提供油炸自助服務,加工時間大約是原來的六分之一。
在商品管理方面,羅森參照7-11,在2015年以后逐漸使用AI技術管理訂貨,防止店鋪商品短缺,由加盟店提出自動訂貨數量。此外,通過應用程序讀取條形碼的手機自助結算實驗,到2019年2月末要擴大到100家店鋪。
之二:2015年11月推出全渠道戰略,簡稱omni7。鈴木敏文理解的全渠道營銷,核心點還是商品開發能力,這個行動隨著他的退位被擱置,2017年決算虧損234億日元。2018年11月30日,確定嘗試人臉識別支付服務。12月17日,在三田國際大廈NEC公司所在20層內的店鋪推出人臉識別支付服務。不過只針對NEC員工。該店面積是通常的15%,400多種商品,主要是食料品。有一個員工在店面巡視服務。開設這個店的原因是,該大廈沒有員工食堂,到了午餐時間,員工去地下一層的7-11購物很不方便。5年前NEC就邀請7-11開店,這次合作使用了NEC臉部識別、溝通機器人兩項技術服務,7&i也嘗試了新的服務接觸點形態,由于不用單品查點,進貨時間縮短了36分鐘,屬于雙贏。不過,考慮到臉部識別涉及到隱私問題,古屋一樹社長承認,如果不是在NRC公司內部的店鋪,這個想法很難實施。
該店采用納入銷售業績和天氣因素等數據的AI系統訂貨。7-11的傳統是根據第二天的天氣和娛樂等信息,確定每種商品的進貨,所謂“徹底的單品管理”。這是2016年退任的原會長鈴木敏文所固守的方法,因為鈴木先生從一線退下,在現場運營水平也逐漸有一點變化。2018年提出大數據規劃,成立專門機構,確定2019年夏天引入智能支付。
之三:2015年11月,全家便利店導入自助支付,不過一直到2018年2月,只有幾十個店鋪在使用。2018年在客流密集的商務區域,自助支付服務加快普及,計劃到2019年2月將有1000臺設備投入使用,比較店鋪數量而言,這個進度不算快。他們的想法是,降低人工成本是一方面,東京最低工資是985日元,比10年前上升219日元,同時,投入技術成本也是要考慮的課題,經過反復實驗,會盡快推廣,培養減輕現場負擔的新機制,不過全國普及還需要時間。
尤尼·全家公司確定,全面手機支付服務從2019年7月份開始。全家Pay的使用范圍,除了全家便利店,還計劃在有業務合作的唐·吉訶德店鋪中推行,根據購物金額,會進行一定金額的現金紅包促銷,還有T積分點等項目合作。
有業內人士分析,每個公司接連不斷的引入自助支付,僅僅是顯示條形碼的結算方法就接近10種,消費者對每個店鋪不同的結算方法需要一個認識過程,消費生活評論家巖田昭男表示,“通過智能支付收集到的顧客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何活用分析結果,要考驗企業的運營智慧了”。
3 、第三方咨詢公司經理受訪透露出的信息
有業內人士指出,數據化營銷不僅僅是關注庫存、顧客數據的一元化,必須全方位理解顧客,分析消費行為。
奧多比(adobe Systems)公司的Michael Klein認為,零售企業數據化面臨5個課題:
一是提供速度。必須能夠隨時提供顧客體驗的功能。根據奧多比的調查,美國零售行業的CEO中90%都認為要維持競爭力必須搞實時營銷,可是在數據化接觸點快速變化中,維持實時營銷難度加大。日本零售業總體還依靠接客服務解決顧客問題。
二是復雜程度,數據化顧客接觸點的增加,可以從多渠道獲得充分的數據,但問題在于,從豐富的數據中如何分析、分析出什么,需要很強的分析能力。伊勢丹、阪急等部分百貨店分化出來的小型專門店、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等SPA品牌連鎖店,都很值得關注。
三是忠誠度。購買主導權已經轉移到顧客一邊,有了數據化工具,消費者和商品接觸點急劇增加,或者說數據化接觸點激增,企業和品牌的信息相對淡薄,如何跟蹤顧客行為、提高顧客忠誠度。三越伊勢丹曾經與CCC合作,結果發現會員分散化,于是結束了合作。
四是投入產出比。數據化接觸點,需要更多的投資追蹤分析,要選擇運用適合的機制,有必要擁有適當的投資的“眼睛”,分析數據價值,并適當放大趨勢圖像,確定投資的價值。這方面還沒有可靠的案例。
五是個性化技術。從很多選擇項目中被選為目標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方案,是最重要的一點。從隨時隨地任何人,升級到提供“只有現在(實時性)”、“只有這里(位置信息)”、“只有你(面向個人)”的個人化方案,做到隨時互相交流,要有數據企劃或研究機構,這是數據化成功的基本要求,這方面大家都還有較大距離。各種數據化嘗試都在試驗中,還不能說已經真正解讀數據化商店的密碼,沒有形成有收益的商業模式,還處于娛樂或游戲境界。
Klein強調說,數據化企業必須要在人、流程、技術三方面均衡投入,就像三足鼎立的凳子,不可偏廢,在這個方面,經營決策者觀念變革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2019-01-03 17:03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9/1/3 9:5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