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1、2019年1月8日,與湖南步步高王填總幸會,我問王董:你需要什么樣的營銷專業大學生?王填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三種能力,第一是綜合資源的能力,第二是財務能力,第三是技術應用能力。這三能雖然要求比較高,但為大學培養營銷人才指明了實踐路徑。
2、2019年1月11日,應邀參加福建冠超市(總部在福州)在平潭召開的20周年慶典,有幸遇見微眾銀行智慧零售業務負責人楊軍,我問了同樣的問題。楊軍的回答是:第一是消費者,第二是商品,第三是觸達顧客的工具。從學術的觀點來說關注消費者就是要研究“消費者行為學”,目前在零售行業做營銷的人,很多都不懂消費者的心;第二點商品,暢銷品的線上線下競爭激烈,而真正賺錢的SKU又很容易成為長尾,營銷的不懂商品,真的沒辦法幫到消費者找到喜歡的商品,也沒辦法幫到零售商賺錢,我理解就是要性價比高、品價比高、顏值高的商品,如螞蟻商聯的“M我得”自有品牌商品(牛奶與啤酒),還有冠超市的“巧克力餅干”等。
值得注意的是性價比與品價比有本質的區別:性價比主要關注點是價格,品價比的關注重點是品質。M我得的關注點就是“品價比”。至于工具,這就是應用技術與數字化的能力,零售商目前最大的效率差,就是沒辦法高頻、有效的觸達客戶,按照騰訊微眾銀行楊軍的說法,營銷的關鍵就是觸達用戶的能力。這一點與步步高的王填總是一致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發現:未來零售如果沒有數字化觸達用戶的能力,效率就沒有保證。
3、我也有幸遇到了上海的城市超市的創始人崔軼雄先生,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崔總的回答是:第一是學習能力,第二是溝通能力,第三條激情。崔總說,要充滿激情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把營銷做好。
4、我還訪問了原中國商報副總編朱舫老師,她現在華麗轉身,成為投資人,她的回答是:第一是學習能力,第二是溝通能力,第三是創新能力。
四位老總,四種表述,但他們中有兩人提到的能力是:學習能力、溝通能力、應用技術能力。學習能力是應對不確定性未來的能力,溝通能力是洞察人心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發現能力”與“洞察能力”是不同的能力,發現源于對數據的挖掘,而洞察能力則是基于“發現”的對未來的展望能力。而至于技術應用能力,則是基于用戶數字化而提出的觸達用戶的能力。
(作者系上海商學院教授、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