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可謂硝煙彌漫:阿里收購餓了么、餓了么與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美團點評上市……至此,以餐飲為主體,本地生活服務的互聯網化基本完成。近日,易觀發布《2018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年度盤點》,從發展歷程、市場規模、玩家策略、發展趨勢對本地生活服務市場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提出: 新零售時代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加速數字化。
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發展歷程
1.本地生活市場15年:信息黃頁-團購-外賣-新零售
2003-2010,大眾點評上線,拉開本地生活服務的序幕;
2010-2012,滿座網、美團網、拉手網等“群雄逐鹿”,團購網站數多達5000+;
2013-2017,阿里入股餓了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BAT巨頭入局與頭部玩家合并;
2018,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并納入餓了么和口碑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美團點評上市。至此,外賣市場以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分裂兩大陣營。
2.本地生活場景不斷數字化,線上線下逐步打通
到店場景,商品、服務線上化:餐飲、休閑娛樂等各類本地服務場景逐步線上化,同時互聯網與服務經濟融合;
到家場景,本地生活服務零售化:非剛需上門業務關閉,上門跑腿業務在即時需求下飛速發展,餐飲服務初步具備零售性質明確的商業模式;
新零售場景,線上線下全渠道+數字化人貨場:品類擴充、多業態涌現,外賣、餐飲逐漸新零售化,同時出現無人貨架、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消費場景。
二、2018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
1. 本地生活市場線上交易規模達15620億
2018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線上交易規模達15620.7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56.3%。受消費升級大潮和新零售的影響,預計未來三年本地生活行業將繼續穩定增長。
2. 到店市場規模近萬億,人、貨、場數字化加速
2018年,到店業務市場交易規模達9976.3億元,在本地生活市場占63.9%。
生活服務商家線上化率大幅提高,重構消費者體驗流程。手機點單、智慧餐廳、盒馬等新消費模式出現,解決了原有消費流程中耗時、低效、時段和區域限制等問題。
3.到家業務線上交易5644億,實物配送仍占主流
2018年,中國到家業務市場交易規模達5644.3億元。伴隨餐飲外賣業務的大幅發展,以及更多新零售品類接入即時配送服務,到家業務對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滲透還將進一步提高。
4.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4450億,保持強勁增勢
2018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達4450.3億元,同比增幅114%,整體市場呈高速增長態勢。
目前外賣依然以餐飲美食為主,新零售成為未來想象空間。2018年第2季度起,餓了么借力阿里新零售生態資源,生活超市、醫藥等非餐飲品類的訂單猛增。
三、2018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玩家策略分析
1. 美團構建2B服務體系,“搭車”新零售
2018年,美團圍繞助力商家基于技術的全場景和全流程的服務不斷深耕,在生鮮零售、其他非餐飲外賣服務的拓展和發力B端上動作不斷。
全場景:由到店、到家場景到基于“線上+線下”新零售。
全流程:“營銷+配送+金融+IT+供應鏈”生態服務閉環構建。
2. 餓了么、口碑合并成為阿里本地生活,推進市場全面數字化
2018年10月,阿里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餓了么與口碑合并。以產品、技術、數據能力幫助行業降本提效,推動本地生活與新零售的結合,完成本地生活市場的數字化,讓本地生活市場從傳統經濟逐步變成數字經濟。
四、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 到家、到店、零售業務將協同運行發展
未來到店、到家、零售三者之間將建立合理互動機制,以本地生活和零售業務結合的模式,為商家提供全渠道、全鏈路的新零售優化升級,逐步推動線上線下商業一體化進程。
2.“數字化+生態圈”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競爭的新維度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進入新零售時代,比拼的早已不再是單個業務影響力,而是平臺所能調動的生態圈力量。
美團圍繞餐飲和新生態,延展服務品類,并借助各品類之間的交叉銷售,搭建“Food+Platform”生態構建核心競爭壁壘。
口碑和餓了么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依靠阿里生態各個板塊的全面協同,共享配送能力、金融和技術產品支持,互通會員、數據及流量資源,全面推進本地生活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3.用戶體驗、服務商家將成為競爭重點
對用戶的消費滿足:拓展業務,增強服務豐富性,提供全時段、全品類的服務,對用戶的即時性需求快速響應,完善交易閉環;提供適應消費分級需求的高端產品,優化產品和體驗,同時基于大數據精準推薦,提供個性定制服務。
對商戶的經營賦能:高效利用生態體系內的業務交叉引流與轉化,為商家提供客群數據分析與精準營銷工具;通過“自建+投資”或“生態平臺”等不同模式,借助數字化運營快速改善企業經營效率的產業環節布局深耕,包括接入ERP、升級智能POS、物流支撐等。
4.社區零售成為本地生活服務新形態
受消費升級、即時配送以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驅動,未來消費者對即時性或便利性消費的需求,將給社區零售帶來更多增長機會。“生鮮食品超市+餐飲+物流”的新零售業態將普及,便利店接入即時配送物流體系,突破地理限制,社區零售迎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