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初與平安信托的對抗中,汽車之家管理層還曾感謝過澳電,可誰曾想到如今已風云突變,就在上周汽車之家小股東一紙訴狀將澳洲電訊告上開曼法庭,讓汽車之家管理層與澳電的矛盾正式公開化。共同歷經8年磨難的結局竟然以撕破臉皮的收場,真叫人唏噓。
澳電強權侵犯小股東利益不可為
如果不是外媒曝光了訴狀細節,澳電的公眾形象或許還是一個賺錢之后合理退出的成功企業。可這次澳電毅然決然的與汽車之家分手,把自己重錢無義的強權資本形象暴露無遺。雖然商場如戰場本就不講情義,但也不至于鬧到如此僵局。
28日,澳洲金融評論發表題為《澳洲電訊出售21億澳元汽車之家股份面臨不合規質詢》的文章。據信,該報拿到了這份汽車之家小股東呈請開曼法庭處理的文件,并援引該文件提到:總股份占10.8%股份的小股東嘗試阻止澳洲電訊向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平安信托出售其在汽車之家47.7%的股份,小股東向開曼法庭要求獨立審計文員會審閱澳洲電訊和平安信托之間交易的相關文件。
文件還顯示了其他細節,比如:汽車之家的獨立董事的擔憂,澳電委派駐在汽車之家的董事代表的不當行為指控等。小股東呈請文件提出,澳電及其在汽車之家的董事代表以繞過本應該對此交易進行審核的公司審計委員會來推動與平安信托進行交易的不端行為。
從訴狀文件分析,新增董事會席位、批準與平安集團的交易,僅代表澳電單方面的意志,澳電的強權行為,正是激化澳電和小股東矛盾的導火索。文件聲稱,來自其美國律師顧問Skadden提出股份登記權協議是關聯交易,因而在舉行董事會討論會議之前,需要由公司的審計委員會批準同意,汽車之家接受了美國律師顧問Skadden的建議,這一點也向澳電提出過,文中提到已有人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舉報此違規行為。不過,澳電并沒有顧忌律師的意見,依然決定臨時增派一名董事會席位,并組織董事會審議和平安的股權協議事項。
訴狀文件還提到,由于在平安信托股份交易及股份登記權協議(RRA)方面沒有被告知足夠的信息,汽車之家管理層董事和獨立董事并沒有自始參加5月13號通過的平安信托交易請求的董事會議。由澳洲電訊任命的第6名董事會成員的法律有效性存在疑問,進而投票通過向平安信托出賣汽車之家股權交易的會議參與人數是否達到法定人數也是存在問題的。
根據外媒披露的信息來看,當獨立董事和管理層董事意識到澳洲電訊任命了第6名董事會成員召開會議,于北京時間11:58他們電話接入到會議中,質問了會議的有效性,對董事會同意RRA的決定提出了反對意見,并建議在審計委員會評審完后召開新會議再討論此事。隨后,汽車之家在開曼群島的律師們也接著在中午12:05分加入到會議中,提議關于此次第6名董事會成員的會議重新安排一次會議,并對此次平安信托的交易表示擔憂。
但是,盡管如此,澳電在汽車之家董事代表繼續推進這次交易,并強行要求汽車之家落實下去。在隨后的訴狀文件中稱,澳電及其在汽車之家的董事代表的行為是出于不正當目而進行的權利行使,是沒有經過任何正當審核或恰當考慮,只為了獲得一方股東利益而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整件事件的演進還很難說清孰是孰非,其實從澳電方面講,其急于出售汽車之家股權變現無可厚非,但澳電依仗控股權強制要求汽車之家執行被管理層認為明顯損害小股東和企業長遠利益的決定多少顯得有些不負責任。
汽車之家長遠發展及小股東利益不容忽視
如今,澳電與汽車之家管理層之間的信任已被徹底擊碎,澳電的強權引來管理層的維權反擊:“請愿方不再信任澳洲電訊董事、澳洲電訊,以及他們代表公司最佳利益采取行動的能力。”訴狀文件指出。
根據秦致的解釋,呈請開曼法庭處理,是因為之前提出的希望大股東遵守正常、合法的議事流程與規則的意見被無視,甚至被無理拒絕,這也是出于對公司治理規則的尊重以及對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面對澳電的強權壓力,以秦致、李想為代表的整個汽車之家管理層已經聯合起來,意見統一的向澳電的強權行為發起維權反抗。如今已經很明顯,澳電、平安信托,與汽車之家管理層的長期發展戰略不一致,所以才會各執己見的爭奪公司的控制權。
在汽車之家管理層的規劃里,汽車之家的目標是成為中型的互聯網企業,用互聯網去改造傳統產業,打造汽車生態。汽車之家未來的投入短期內是很難看到資本回報的,管理層也深知,資本對于金錢的欲望不允許管理層長遠規劃的推進。澳電的強權行為下,汽車之家只能淪為資本手中的賺錢玩物,而這是汽車之家管理團隊最不能忍的。
既然發展意見相左,管理層沒有理由不為汽車之家的長遠發展而站出來,更何況已經有小股東出面反抗澳電,汽車之家管理層就更沒有退縮的余地。如今,雙方的較量還在繼續且不斷升級,除了開曼法庭的介入,澳洲電訊還將面臨美國SEC、中國的商務部、稅務總局以及發改委等部門的質詢和挑戰,至于最終的結局如何,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但澳電、平安信托與契合之家三方之間的股權之爭將會成為互聯網行業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