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賣場規劃--商品之配置
來源:
聯商網
2004-04-09 14:24
連續數期與讀者們討論到關于賣場硬件面的設計重點后,接下來就輪到書店開店設計最重要的工作──商品配置。「商品配置」這四個字看來好象十分專業,可能因為書店平常不曾聽過而覺得陌生。
其實商品配置就是在討論書店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如何決定各類商品所需占用的賣場面積大小、陳列的位置,以塑造、凸顯出書店本身的定位與風格,并且達到最佳的獲利,所以商品配置與書店的日常營運是有非常大的關連性。
決定商品配置之因素
「市場、定位、空間、利潤」是影響賣場商品配置的四個基本因素。
書店生存的必要條件是獲利,所以書店必須提供顧客所需求的商品與服務,因此書店在考慮賣場中陳設的商品時,應該透過市場調查,了解商圈中顧客的消費習慣以及各類商品的發展趨勢,確認市場規模大小與特性,以作為選擇商品組合的參考。
定位,是指在復雜、多樣的文化出版品中,書店自身主要想提供給顧客哪些類型的商品或是服務項目,畢竟,在現實環境中,實體書店想陳列所有的出版品、做到應有盡有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需要有所取舍。
確認書店定位后,接下來便是衡量書店賣場大小、格局、樓層數等空間上的條件,以便安排各商品區域的位置。
最后,商品的獲利條件,例如銷售毛利、銷售比例、消費特性等,將決定這些商品會被擺設在賣場中的哪一個角落、占多少的空間。
商品配置之原則:分進合擊
搜集到的信息經過分析后,便可以進行賣場的商品配置作業。而商品配置作業之技巧恰可用「分進」、「合擊」來形容。所謂「分進」,其代表的意思是需將商品彼此間先做區隔,以便讓顧客在選購時能明確分別不同的商品區域。
「合擊」,則是將消費習慣相近、或是在商品功能上具有互補性(或關連性)的商品規劃在同一位置,以提高顧客的購買數量及金額。
商品配置之分進
過去在規劃賣場商品配置時,大多是由承攬裝潢的廠商負責,因此比較忽略商品分區的觀念,幾乎都是丈量過賣場格局后,直接繪制貨架配置圖。雖然讀者可以立即修改貨架的數量與位置,但是往往無法掌握各類商品的區隔與銜接問題,因此建議讀者們在繪制貨架圖時,先就商品區域做劃分。
一般而言,書店的商品結構包括有圖書、雜志、文具、禮品與雜貨,另外可以再加入新興的計算機光盤與外圍商品,因此若是您的書店也有上述的商品,在規劃時至少需要將賣場劃分成以上幾個業種的區域。下一步則是在各業種的區域內,依據商品特性再做細部的區隔,例如圖書區,往下則可以再分成新書區、暢銷書區、促銷書展區等,使得各類商品都有他專屬的空間。
這些商品區域列出后,就經應該擺在賣場的哪一個角落呢?規劃的原則是:屬于沖動性消費的商品,例如雜志、新書、暢銷書陳列區應該擺設在顧客最容易接近、最容易發現的區域(例如門口附近或是平面樓層),以刺激顧客消費;而屬于目的性購買的商品,例如參考書,就可以擺設在賣場的深處或是較高的樓層上,因為顧客就是要買這些商品,擺得遠一些也不會對業績產生太大的影響,甚至在必經的信道上可以再刺激顧客購買其它的商品。
在商品分區上有兩項需要補充說明的。第一,當賣場有多個樓層時,規劃各樓層商品的區域時需要注意高樓層是否具備吸引顧客的商品結構,避免顧客只停留在一樓消費;第二,書店常態性的書展平臺、節慶促銷活動所需的空間應該一并規劃,避免一有促銷活動時,需要大幅更動賣場的商品陳列。
商品配置之合擊
關連性商品的陳列已逐漸被書店業者接受而且利用,例如童書區內有兒童圖書、教具、玩具、幼教視聽商品等,而在童書區附近則結合婦女、家庭用書區的規劃,便是目前為常用的技巧;而在計算機書區、生活書區也可以有類似的組合方式。善用關連性商品的陳列,將會明顯的反應在顧客購買數量與購買金額的成長上。
塑造與時俱進的書店
上述賣場商品的配置完成后,讀者便可以依據陳列面積與商品特性,規劃細部的貨架配置圖,并且采購開店所需的商品。
但是,在最后還是需要提醒大家,在完成了開店作業后,仍舊需要分析門市的營運績效,判斷商品實際的銷售是否如同當初所預期,若有出入時,則需要再次調整商品的配置,讓書店能及時提供顧客所需的服務。(中國圖書商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