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價格、質量三鎖鏈縛住生鮮超市
來源:
聯商網
2005-07-13 10:10
那么“農改超”是否有經營品種和規模建設方面的標準及要求呢?根據南昌市商貿委初步擬定的《生鮮超市建設規范標準》:“農改超生鮮食品經營面積要達到65%以上,經營品種以蔬菜、畜禽、蛋品、水產品、速凍食品、糧油制品、水果等生鮮食品為主,輔以適量的調味品、小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比绻源俗鳛閷φ盏脑�,洪客隆疊山店、世紀天成量販超市等顯然不符“農改超”的標準。
以洪客隆疊山店為例,其總經營面積雖然有5000余平方米,但只有一樓辟出了近2000平方米經營生鮮及餐桌食品。記者7月9日在超市采訪時,發現蔬菜的經營品種只有70余個,水果品種40余個。而肉品及水產品可供選擇的就更少,遠遠不及原來子固路農貿市場所經營的生鮮品種。
疊山路龍須巷的一位居民則來電反映,“農改超”后環境的確大有改善,但這并不是他們原來想像中的“空調菜場”,不僅生鮮品種少而且價格比農貿市場貴,出售的蔬菜鮮度不夠,而且沒有經過挑揀,爛葉多,有的還連泥帶沙,另外經營面積過小,稱個秤、付個款都要排隊很不方便。
而據記者連續幾天的抽樣調查顯示,洪客隆疊山店等超市的部分蔬菜的確比塘子河農貿市場貴5%左右,肉品和水產品、冰鮮之類的要比農貿市場普遍貴15%左右。也正是這些原因,周圍的居民紛紛分流到附近的塘子河農貿市場買菜。一度被生鮮超市搶去生意的農貿市場開始“收復失地”。
以塘子河為例,現在的固定攤位已從200個增加到了300余個,還有不少的流動攤位。一位永修縣淳湖鄉的菜農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現在他一個上午就能賣掉1000斤蔬菜,比去年同期多賣了300斤左右。
據了解,其實從2000年開始南昌就有“百貨+生鮮”這種銷售業態,始作俑者是北京華聯上海路店。隨后本土的洪城大廈、洪客隆等相繼跟進,而沃爾瑪1.8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中,就有6000平方米是經營生鮮食品。目前遍布南昌城區的大型超市都有生鮮出售,而且競爭相當激烈,甚至出現了時段抄價員。但從去年開始,已出現市民不再青睞超市而轉向農貿市場買菜的跡象,一些大型超市也在慢慢縮減生鮮經營面積,減少經營品種。生鮮超市為什么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經營者有何苦衷?
�。ń魅請蟆∶珜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