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銅鑼灣百貨走麥城 兩大業態都面臨困境
“今年五月份開始,銅鑼灣百貨已拖欠我們公司三個月的貨款。” 說這話時,張小姐看起來火氣很大。上個月,銅鑼灣百貨內的許多商家,會同名匯廣場內的商家要和商場管理方對話,希望解決貨款拖欠問題,但至今仍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
昨日,記者走訪了銅鑼灣百貨現場,發現一些柜臺服務員都不見蹤影。MOUNTAIN、戴安娜、DIDKALU、EVEI、傳奇等品牌商家,均已經撤柜,有的樓層收銀機被套上了布套。有的服裝柜臺則打出了3折至8折的促銷標牌。一位現場的商家營業員告訴記者:“這樣的現象已經有一段時日了,銅鑼灣里頭的商家多數被拖欠貨款,許多商家紛紛撤柜,照這樣下去估計不好做了。”
兩大業態都面臨困境
據部分知情商家透露,曾經被業界譽為“SHOPPING MALL中國第一品牌”的銅鑼灣,自2005年來全國各地的連鎖店陸續出現了各種經營困境,拖欠供應商貨款、連鎖店關門倒閉、員工紛紛跳槽等情況,突然席卷全國30多個城市的銅鑼灣百貨與銅鑼灣Mall。廈門銅鑼灣百貨在繁華的中山路開業未滿周年,各種頹勢也逐步顯現,目前已經拖欠許多供應商三個來月的貨款,面臨“關門”的壓力。
據大摩商業的知情人士介紹,銅鑼灣集團旗下有“銅鑼灣百貨”、“銅鑼灣MALL”兩大業態,兩年多前,銅鑼灣集團進軍廈門,先是與名匯廣場合作在該廣場開一家自營的銅鑼灣百貨,隨后又與廈門海投房產簽約,一起在海滄開發“未來海岸銅鑼灣廣場”。
考慮到名匯廣場銅鑼灣百貨的經營并不理想,海投房產半年多前便與銅鑼灣集團和平解約。在廈成功經營世貿商城的“大摩商業”(TOO)管理公司,與海滄投總一拍即合,并把“未來海岸銅鑼灣廣場”更名為“TOO阿羅海購物中心”, 銅鑼灣集團已經徹底退出管理經營。
“大躍進”管理是主因
其實,銅鑼灣集團在廈走麥城,早在我市業內人士的意料之中。“中山路商圈百貨業現在是巴黎春天和來雅的天下,前者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后者走的是中端大眾流行百貨路線。”早在銅鑼灣百貨開業時,廈門百貨業一位經理級人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銅鑼灣百貨沒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恐怕沒辦法持久經營。而SM城市廣場的一家知名品牌商家老板則認為,銅鑼灣百貨的經營困局與名匯廣場建筑設計、目標定位、商家結構有關,他認為像SM城市廣場、世貿商城這樣的MALL之所以能夠成功經營,離不開沃爾瑪、卡樂美食廣場、新食尚美食廣場等吸引人氣的大賣場、美食廣場的支撐。
不過,我市一位與銅鑼灣集團高層有深交的業內人士分析,銅鑼灣的失敗主要在于集團的管理不善。銅鑼灣集團急于加快其在全國的擴張步伐,不斷占用供應商貨款,降低各地連鎖店的加盟費,而沒有用心精耕細作、穩扎穩打,結果導致一些城市的連鎖店經營不善倒閉,供應商催討貨款,繼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拆東墻、補西墻也無濟于事。
(廈門商報 孔慶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