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騙升級換代 藥店防損與時俱進
來源:
朱麗華
2008-10-16 09:14
上演雙簧換假幣
一天,藥店里進來一個男的,說是要買兩盒××保健食品。店員小李給他算好了價格共計82元,男顧客于是從布袋里掏出一張百元的鈔票遞給小李。小李正要找零時,門外又走進來一個女的,進門就問那個男的“這保健品多少錢”,男的說“82元”,女的就說“這么貴,你還買,你傻呀,給你媽還買這么貴的東西”,并搶過小李手中的錢,拽著男的就往外走。男的就罵女的是潑婦,這次就不聽她的,把錢又奪過來遞給小李,讓小李趕緊開票拿貨。女的不讓,兩人拉拉扯扯,反復好幾次,最后男的把女的推出店門,把錢遞給小李。由于錢剛剛驗過,男的催得又緊,小李就收錢發貨了。到交接班結賬時,才發現那是一張假幣。
評析: 與以往以買小額貨品,單純持假幣騙找大額零錢的騙術不同,這種“雙簧戲”的上演無疑更能分散店員的注意力。激烈的爭吵、強烈的肢體動作、急切之下的催促,往往會使店員在不經意之間成了看客,放松了警惕,“明明白白”中了招。騙子上演雙簧的目的,就是要分散店員的注意力。注意力轉移了,騙術也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假豪爽”——專門要價格高的商品,誘使店員增加賣的興趣,高興之余降低警惕性,從而讓騙子輕易得手。
防范招法: 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嚴格按照唱收、驗證真偽、唱支、找零、發貨的程序開展營業工作,可確保店員不再受騙。就是說,不論收款前出現什么情況,也不論錢款交到手里又取回去多少次,每一次都要首先驗證錢幣的真偽。這樣,無論騙子的表演手法有多么高超,都難以奏效。
團伙作案偷財物
一天下午,正值藥店員工吃晚飯的時間,只有少數幾名營業員值班,7名“聾啞人”結伴來到店中,他們分散地站在各個柜臺前,開始向幾名營業員打手勢,營業員們耐心地接待著這批“顧客”。那7名“聾啞人”和營業員經過一番艱難的“溝通”后,沒有購買任何藥品就出了門。
幾名營業員正感到納悶,突然一名營業員發現,收銀臺中的數千元現金不見了。原來,那幫“聾啞人”互相掩護,分散了營業員的注意,讓同伙伺機偷竊。該藥店負責人得知此事后報警。
評析: 團伙作案的特點,在于他們是有備而來,分工明確,有打掩護遮擋店員視線的,有實施偷竊的,有轉移贓物的,得手后立即快速離去。而店員這時在人數上多處于劣勢,又加上是交接班、輪流吃飯等心理較為放松的時刻,多數心理上沒有防備,只是忙于接待和服務,無暇顧及收銀臺現金和其他財物的安全,熱心被人利用,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防范招法: 不慌不忙,控制好關鍵點。人少對人多時,特別是當一些特殊群體進入藥店時,對關鍵點的控制最為重要。關鍵點主要有收銀臺和貴重藥品,對貴重藥品可采用上鎖管理,需要拿出來展示時,再開鎖取出。對收銀臺則必須做到專人專職,不得擅自離崗。顧客的接待由營業員去做,收款員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做好款物的收發和保管,一旦有人以咨詢為名讓收款員離開崗位,收款員應明確告知請他找某某號營業員。特殊情況下必須離崗時,應收好錢款和票據,所有抽屜都應上鎖,同時要使收款臺在自己視野范圍之內,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金蟬脫殼盜貴藥
正值秋燥時節,到藥店購藥的顧客特別多。在皮膚科用藥區,有幾位顧客正在慢慢比較、選擇著店員推薦的幾種藥品,不時還有人叫店員再拿別的幾種藥物來看。挑來選去,最后這幾個顧客只買了不到1元錢的藥物。店員不情愿地開票讓顧客去交款,然后一個個查看收回的軟膏,在查看到一支較為貴重的軟膏時,發現有一些異樣,趕緊和貨架上的核對,發現批號不一致,再找那幾個人早已不見蹤影,他們根本沒有去收款臺交錢,而是徑自出了店門跑了。
評析: 這種騙子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打了一個時間差,假裝要購買,并讓店員開票,穩住了店員,他們則趁機逃之夭夭。店員即使對退回的藥品有懷疑,也不可能想到顧客會不回來拿藥而加快退回藥品的核對,從而使騙子順利地用假藥換取了真藥,然后金蟬脫殼,一走了之。等到店員發現時,已經晚了。
防范招法: 對有比較要求的顧客,一是可以限制比較的數量,如一次只拿兩種藥物給其進行比較,量多時增加次數即可;二是可以只提供包裝和說明書,藥品展示后及時收回到貨架,盡量控制藥品在顧客手中的時間和數量。展示藥品包裝和說明書時可以一對多,展示藥品時,必須做到一對一,不能讓藥品脫離了視線。收回藥品時遵循先核對再放回柜臺的原則,就可以較為有效地防止這種盜換藥品事件的發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