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 學藥店管理
來源:
張駿
2008-10-16 09:32
中國具有五千多年的傳統文明,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理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人做人做事講究“情、理、法”,說話辦事要先講是否合情合理,然后才是“合法”。因此,以情和理為主導的管理方法,往往比單刀直入式的西方管理方式更有效果。近年來出現的《論語》熱,在國內的藥店管理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論語》中的思想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心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一些藥店在運營管理中以《論語》中的思想來指導團隊管理,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南懷謹先生站在中國人為人處世的角度來講《論語》確實耐人尋味,他認為《論語》沒有固定講法,每個人的理解就是自己的《論語》。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何不站在藥店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看《論語》對自己的企業管理到底有沒有指導價值呢?下面是筆者學習《論語》時結合藥店管理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管理體會】在藥店運營管理中去實踐,并及時總結經驗,不也是很快樂嗎?有廠商代表或同行(關心你的人和可信賴的朋友)從遠方來拜訪交流,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不為主管和同事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優秀的藥店管理者或店長嗎?
藥店人應有“感恩的心”。只有感恩的人才能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情,才能真誠感謝和對待社會給與的工作和生活、師傅教導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同事(采購、商品、配送、門店運營、辦公室等)給與的配合和支持……要想擁有快樂的心情,就必須消除遇事抱怨的心態。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也!”
【管理體會】員工在工作上應積極、主動、熱情、負責、服從,并具有相互支持、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喜歡冒犯上司的一般很少見;不喜歡冒犯上司而喜歡擾亂公司秩序的人也還從未有過。藥店在選擇員工時要看中“心態”這個根本。“根本”確立了,管理的氛圍就形成了。服從和團隊精神應該是管理的根本吧。
藥店運營與管理就是把“一群人”訓練成為“一隊人”,管理的根本就是調整好員工的心態。這樣,無論有多少員工,也無論藥店開在哪里,員工都有一個“家”,有一個愿意從心里服從和相互配合、奉獻的團隊。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管理體會】花言巧語,儀容偽善,顧客一定會防備,很少能達成持續的銷售目標。
每天和細節打交道的藥店店長或管理者,很容易分化成兩類人:一是“得道的高手”,二是“業務油子”。前者把交往技巧、溝通技巧、管理技巧、銷售技巧等融合得很好,使之成為了自己為人處世的一部分,做出來很自然,別人看著也很舒服,不反感;后者嘴巴很會說,善于察顏觀色、投人所好、吹牛拍馬,盡管業務水平不錯,但技巧中沒有融合真情,過分的做作很容易引起客戶或同事的反感,難以得到客戶、廠商代表以及同事長期的信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管理體會】店員要每天反省自己:工作是否忠誠?是否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問題?與客戶、廠商代表、同事交往是否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做到了嗎?師傅傳授的經驗自己是否有體會?
不會反思的人就不會進步。因此,藥店管理者也要學會反思:是否誠心誠意地在為公司工作?是否關心和信任自己的團隊成員?學習新知識和新概念、新方法時是否停留在書本上?是否整日夸夸其談而無行動?眼下,時髦的品類管理理論聽上去也很有用,但哪些理論適合中國藥店的現狀,哪些理論不適用?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管理體會】藥店管理要遵循下面的幾個原則:首先要強調專業、敬業的企業文化,一切要圍繞著流程、目標和規定等進行管理;其次是管理者要守信,朝令夕改的公司一定沒有前途,如果“老板違反大規定,經理違反中規定,員工違反小規定”,規范化藥店運營管理體系就無從談起,更無法建立;再次,管理者要提倡節約風氣,要培養員工節約的美德,把業務開支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第四,管理者要用愛心對待員工,給員工發展空間;第五,管理者發布指令和制度要掌握時機,在發布之前要考慮員工的感受,要考慮員工目前的心態怎樣,適不適合做這件事,還要明確完成任務的期限和做到什么程度。
子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管理體會】在藥店經營管理過程中,樹立明星員工和學習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看到了“賢人”,有利于改變自己不良的習慣和態度,向他們學習,為了公司的利益能全力以赴,與廠商代表和同事交往言而有信。這樣,即使沒有很高的學歷,但由于具備了成功者的優良品質,這樣的員工也是優秀員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管理體會】藥店管理者在不了解對方的想法之前就做出決策,也是非常危險的。最好是引導他,讓他自己做出決策。這個決策才是他自己的,他才容易接受。而要引導他,就首先要了解他。了解別人是很困難的,和廠商代表談判也一樣。廠商代表往往會隱藏自己,加大和你談判的籌碼。那你就首先要開放自己,讓廠商代表了解你,了解你的為人,了解你的專業,了解你服務的公司,這樣,廠商代表才有安全感,才在你的影響下逐漸放開自己。等到廠商代表開放了,你們才能坦誠相見,你“知人”了,以前不好說的話就好說了,才有利于達成自己的目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