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減速:最恰當的時候要做最正確的事
這幾年,國美總是以迅速擴張、桀驁不馴的形象示人,提出“審慎”、“保守”、“減削”等字眼還是首次。
效益不好門店關閉
對于國美的減速,陳曉稱“市場狀況是一回事,宏觀經濟是一回事”。
國美主管文化和品牌傳播的副總裁何陽青告訴記者,科學謹慎的態度并不僅僅是少開店,而是更注重開店的成功率和產生的整體效益。“我們近期一直在做的一項工作就是:優化門店,關閉其中效益不好的。至于明年的開店計劃還無法透露。”
新鴻基金融集團的報告顯示,國美電器已將今年全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目標,由原來的5%調低至2%。該行維持國美電器的“沽售”評級。國美電器上半年的同店銷售增長僅得0.49%,遠遜于去年全年的3.11%。由于銷售業績增長緩慢,國美被迫放緩開店步伐。
國美上海大區副總經理湯征峰說:“其實,有合適的店,我們還是會很快去開。只是更強調開店的質量。因為今年房地產行情不好,商業地產可供選址的很多,我們對店面的評估和經營預測會更嚴格。”
與此同時,國美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引人關注。10月10日,國美電器收報1.15港元,這已是國美電器連續第6個交易日收跌。在近一周的時間內,國美電器的股價一路從2.25港元跌至1.15港元,累計跌幅達48.88%。
有分析師表示,國美股價暴跌主要與其開店放緩和兌付可轉債的現金流緊張有關。
不同結構
有分析認為,目前國美股價暴跌,未來2~3年如果發展減速,其謹慎保守有可能給虎視眈眈的蘇寧創造機會,有助于后者提升市場份額和市場話語權。對于這一說法,蘇寧電器(002024.SZ)總裁孫為民猶豫數秒后回答本報記者說:“如果真的是這樣(國美發展減速),可能降低蘇寧一些成本——競爭成本。”
孫為民認為,現在市場消費信心的確有影響,但不等于購買力下降。人們的現實收入并沒有受到大影響。同時家電降價空間還很大,這可以進一步釋放需求。蘇寧不會由于大環境影響而放緩開店速度。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實際上國美放緩開店速度,也與其公司結構有關。”孫指出,國美幾年間已經整合了全國大大小小約27家企業。這些企業過去各自為陣,整合以后在網絡布局上,難免存在重復和不盡合理的地方。
“因此,無論經濟形勢好壞,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國美必須進行整合和梳理。蘇寧還沒有并購行為,都是靠自主發展,盡管不是所有的店都能成功。但是都按照同一規劃和標準來做,并沒有由于并購造成大起大落的發展,有利于穩健發展。”
近年來,國美電器一向以主動并購方的形象出現:從產業資本運作來看,國美電器先是于2006年收購永樂,制造了當時中國商業連鎖史上最大的商購案;2007年12月,國美從蘇寧手中搶走了大中,從而鞏固了自己“行業一哥”的地位;從金融資本運作來看,國美電器在A股市場收購了兩個殼公司——中關村(000931.SZ)與三聯商社(600898.SH),作為回歸A股上市的儲備。
何陽青認為,國美在最恰當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事。這兩年是整合的最好時機。未來兩三年以后做整合,成本會高很多,惡性競爭還會加速。
戰略選擇
上海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告訴記者,從美國的次級債到金融危機,都已經波及到我國經濟。房地產成交量大幅下降,這對裝修、家電、家具等產業鏈會有很大影響。這樣直接的因素會導致到明年上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家電銷售總量將出現下降和減緩。
同時,家電連鎖企業幾年跑馬圈地,在中心城市已經相對飽和。“在店面集中的地方,盲目開店不會增加額外銷售,只會放大成本、攤薄每店的銷售額,目前急需控制成本、提高每店的銷售規模為主,因此國美的做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某永樂前高管如是說。
何陽青表示,今年年初,國美已經對外提出,未來增長點將從規模擴張轉變到“提升單店經營質量為核心”。具體的做法是:加大3G品類的占比;加強二級市場的開發。“這是國美目前和未來的工作重點。”
(中國經營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