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ITAT穿上會說話的褲子
如果說ZARA是世界級的快速時尚的代表的話,那么,ITAT堪稱中國級的快速終端代表了,如今,ZARA在國內的店也不過屈指可數的有限幾家而已,而號稱中國版ZARA的ITAT的開店速度和數量卻是令人瞠目的,在筆者下沉到很多二三線市場調研的時候,經常能見到這個服裝快客;雖然我一直在大力宣講基于品牌的資本運營模式,對于這個靠資本推動的品牌精靈,我還是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看遍很多二三線市場的專賣店失望而歸的時候,我抱著萬分憧憬的心情走進了IATA在上海西藏南路與淮海路交叉口附近的旗艦店,期待能取回真經,可能是去得不是時候吧,本來以為是如ZARA般的人潮洶涌,卻幾乎是我的專場參觀會。
ITAT旗艦店選址為什么?
從ITAT的店面選址來看,可以隱隱感覺到其有種饑不擇食的擴張沖動,在很多二三線市場上的暫且不說了,就上海旗艦店的選址來說,就讓我感覺很迷惘,難道資本家的錢真的不是自己的,燒起來不心痛啊。這個旗艦店所在的位置,如果說從商圈來說,確實是在上海人流最大的商圈,地價不會便宜了;可是那個地點卻是處于邊緣地帶,一群人讓南京路分走了,另一群給淮海路分走了,獨獨把這里晾在那里了。
據我分析,ITAT在此開旗艦店的目的應該有幾個,一個是設立在上海主流商圈,租用了最大的店面(至少四層樓)把自己的勢能做出來,為全國的招商做鋪墊;二是想借助這里的人流來提升知名度;三可能還是想賣點貨的。這個模式,也是大牌的常規運作方式了,雅戈爾在南京路上就是這樣硬撐著兩個大店;ZARA,H&M等也幾乎是同樣在主流商圈開大店。
如果從店面面積和規模上說,我敢說在南京路和淮海路商圈,ITAT的旗艦店與ZARA、雅戈爾等比起來,那是最大的了,也壯觀多了,問題是,那么偏僻的地方,沒有幾個人看到,那么,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價值已經幾乎為零了;沒有人流,賣的那點貨還不夠塞牙縫的;剩下的唯一的價值,就是給經銷商設立的參觀專場了。
ITAT品牌規劃為什么?
我曾經多次提到品牌集群模式,其核心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想想看,如果你進入服裝專區,無論你是進入A品牌店,還是B品牌店,還是C品牌,不同的品牌風格、不同的產品組合,我就不信沒有一種適合你的,但只要你買了,無論你買哪一個品牌,錢都進了我的腰包,因為所有的這些品牌都是我的。
而ITAT則是類似國美的品牌集合模式,除了進門時,人們知道有個國美品牌外,進入店內,人們選擇的其實都不是國美牌的,而是海爾牌、聯想牌等其他品牌;同樣,進入ITAT后,除了門口的那個識別符號外,進入店內,你就幾乎找不到ITAT的影子了,可見的是各種各樣沒有任何知名度的雜牌軍;且不說款式、面料等細節了,單是從品牌構成上來看,我就完全看不懂了。如果說ITAT是在翻版ZARA,從品牌構成上來說,我堅決不同意,因為ZARA除了幾個副品牌外,主推的服裝品牌就是ZARA牌,并沒有其他雜牌;同樣類似模式的H&M也是主推H&M牌,好像也沒有見到什么雜牌進來。
我不知道ITAT如此規劃品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按照國美模式,也不像,國美靠的是那幾個知名大牌來賺錢的;ITAT靠什么呢?我倒是感覺ITAT更象是升級換代的服裝批發市場,難道ITAT是要成為雜牌軍的集合器嗎?還是靠這些雜牌的低成本來降低自己的整體運營成本呢?
ITAT的個性是什么?
據說,ITAT在宣講自己是時尚的新代表,不過,據我的體驗,那是另類,還是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另類。IATA上海旗艦店的店內燈光很暗,到處是刺眼的令人眩暈的單色激光燈,本來購買服裝,大家的第一感覺是先看顏色,可是在那種眼花繚亂、暗淡無光的背景下,大家根本無法判斷這件服裝的色系是否適合自己,這是讓我非常迷惑的地方。
在我到各樓層溜逛的時候,有幾個人在漫無目的地踱著步,可能是導購員吧,每個人身上穿的服裝都是不一樣的,可能是為了配合這里的時尚感吧,統一了的話,可能就不是時尚了,可是,如果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逛,我實在無法判斷從我身邊走過的是顧客,還是導購啊。
我耐著性子,走到了頂層,這里應該就是那個會員制的核心層了,這里服裝不多,幾乎都是書吧、乒乓球室、咖啡廳之類的,看看乒乓球和咖啡廳都沒有人,也就沒有進去,倒是書吧里還有幾個人,就走進去看了一下,那里的書籍實在是離時尚有些遠啊,可能是為了省錢吧,很像是圖書館的清倉貨。如果說ITAT要靠時尚來吸引年輕人的話,我看會員區的擺設,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這些東西實在是沒有什么吸引力的,要是在二三線市場嘛,倒可能還有幾個喜歡的。
我陰沉沉地走出了這個讓我曾經很憧憬的品牌,從此,我再也沒有光顧過一次,除了本文,我也不曾對我的任何朋友推薦過,不過有個例外,我曾經與我的一個服裝行業的資深朋友打過一個賭,他肯定沒有我了解ITAT,因為他的眼里根本就沒有它,連聽說還是第一次,這就讓我懷疑了,這個朋友曾經也是才子集團的營銷總監啊,這樣孤陋寡聞嗎?憑我對他個性的判斷,他實在沒有把IATA太當回事。
給ITAT穿上會說話的褲子
為多家服裝行業提供咨詢服務的經歷告訴我,服裝品牌如果沒有個性,也就等于自斷生路了。譬如浪莎襪業,不僅僅是吸引,賣的就是性感,我們給其創造了“中國有個浪莎紅”,讓其更性感了;譬如美國花雨傘彩棉內衣,不僅僅是天然,彩棉離開天然,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卻又讓人充滿了神秘的期待,畢竟在彩棉行業還沒有國際品牌的時候,這種神秘感就是賣貨的必要條件;譬如,天恩女裝,大家都以為只有象ONLY、江南布衣之類靠性感、時尚、驚艷才能賣出去,卻沒有想到,天恩就是不漂亮的,是專為那些面貌不俊俏,卻獨守一片寧靜天地、有獨立主張、精神富有而不媚俗的女孩設計的;因為大多數女孩都不漂亮,不漂亮是主流,在上海賣出四個億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據我的觀感,IATA的產品組合還是以男性服裝為多,也許是為了與ZARA形成錯位競爭吧,也許覺得男裝市場更容易標準化,那么,男裝就不需要個性了嗎?才子集團為男人們開發的女性味十足的領秀,實際上是很個性的,因為現在男裝和女裝都開始朝著中性化發展了;七匹狼的雙面夾克、多彩T恤,也是在靠單品來彰顯自己的個性,那么,ITAT靠什么?如何激活那些雜牌軍?既然品牌已經無法產生任何吸引力了,產品品質和款式也乏善可陳,那么,剩下的就是做足文化和細節了。
拿一條褲子為例,如何個性化,如何為其注入生命力?如何讓其成為獨一無二的?ITAT的褲子是大規模批量定制的、沒有生命和個性的東西,但是消費者購買的是符合自己體型和個性的,如何讓你的標準化褲子盡快找到最喜歡他、最適合他的主人呢?除了標示成分和洗滌方式外,還需要有個性化的故事說明,可以采取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可以采取模擬各個名人的音頻方式,也可采取類似FLASH的視頻方式,直觀、生動、讓人一見傾心,這樣,能夠更快地找到它的主人,因為產品活了,變成有生命力的了,等于給它裝上嘴了,讓它用自己的個性語言去傾訴吧,總會有對眼的,畢竟你有那么大的空間,足以盛放無限個性。
講理論不如講故事,講故事不如講身邊人的故事,講身邊人的故事,不如講自己的故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營銷國,美國的產品在全世界一般般,但是他講故事卻是超一流功夫。至于他怎么會講故事,我在這里就不多講了,我只舉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個產品沒有進入中國以前,中國就有很多記者開始幫著講故事了,說這個美國企業研究了一種治療心臟病的藥,吃了藥以后對心臟病無效,卻對男性性功能有奇效,我想我不說很多人也會立刻想到偉哥,等它進入了中國,暢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ITAT要改變其他結構性失誤,可能要動大手術了,但是細節做到位,仍然可以快速帶來增量,十億增量可能就是這樣簡單;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為你的每一件服裝都編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笑話,訓練所有的導購用最短的時間,講最打動人心的故事,最好是能讓顧客聽了就樂,最終把ITAT變成一個類似英國維珍國際或者萬寶路的個性十足的品牌傳奇、真正的時尚品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