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不足 需解決四大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已經突破了一千億元大關,同時業內預計,2008年這一市場仍將保持100%的增長。
“可以說,通過政府政策引導,以及企業自身需求的推動,近幾年,不少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在電子商務能力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也有了很快的發展。但是,仍然面臨發展的瓶頸。”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主席、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據介紹,即將于6月5日在京召開的“第三屆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論壇”將今年的主題確定為“模式創新——APEC電子商務發展新動力”,希望論壇能推動電子商務的創新。
劉俊生說,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不足,尚存在亟待解決的四大問題:
第一是資金投入不足。以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起關鍵作用的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例,政府雖然可以通過政策及資金來引導對公共服務平臺的投入,但政府財政投入畢竟有限。
第二是重復建設問題。目前在我國,中央政府已制定了國家層面的信息化發展戰略,各地政府也紛紛加大對地方信息化的投入,但各地都各自建設地方平臺,一方面標準不一,很難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重復投資,很難資源共享。
第三是專業化服務的問題。從目前的電子商務平臺來看,大多數平臺只做到了能完成貿易過程中的特定服務,比如廠商介紹、產品展示,而對交易前的業務協同、交易后的支付和物流等功能性環節缺乏關注,貿易的全流程服務更無從實現。
第四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平臺和數據的安全問題。目前,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系統漏洞、網絡泄密等問題都不可小覷,還可能遭遇到虛假有害信息,甚至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我們知道,現在社會化分工已越來越細,在地方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與其各自依靠高投入建設大規模、高標準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己之短攻人之長,不如另辟蹊徑。”劉俊生說,將服務外包,充分利用專業第三方服務商的優勢資源,實現地方平臺與全國平臺的對接與融合是當前電子商務領域亟待突破的瓶頸及創新的關鍵。
此外,劉俊生還表示 “目前我國政府正提倡建立服務型政府和節約型社會。電子商務作為現代服務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是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點和契機。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除了原來的管理職能,更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協調、規范和鼓勵這個市場的發展。”劉俊生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已經出現了產業集群化,如果能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實施成本,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域經濟將快速發展,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也將穩步提高。
(中國經濟時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