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管理“三注意”
來源:
馮卓
2008-06-12 16:43
近日筆者下班路過某菜市場,在該市場門口張貼著這樣一張“溫馨提示”:“門前禁止停放自行車,違者給車胎放氣。”這則告示看后讓人哭笑不得。留心觀察一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些類似“以錯制錯”的事情屢見不鮮,有人美其名曰“以毒攻毒”。 這不由得讓筆者聯想到在我們的藥店管理中,也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值得管理層注意。
以錯制錯不可取
有些藥店店長,為了管理好手下那些不是很服管的“刁鉆”店員,習慣于用一些“土辦法”,雖然當時讓犯錯的員工受到了懲罰,但并沒有從思想上幫助這些犯錯的員工認清錯誤的本質,反而會讓員工滋生逆反的心理。
B藥店要求嚴格,按照公司指示,門店貨架必須一塵不染,藥品擺放要整齊,店員在工作中要盡量做到從高到低的陳列要求。如果在檢查中衛生、陳列不合格,店長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于是,該店長便將門店的衛生區重新劃分,落實到人,如果有店員的工作沒做好,讓她受到牽連,那么一樣要受到店長的懲罰。之前門店的衛生都是由實習生來做,老店員沒有主動性,而且表現比較懶散。這不,前幾天該店長就因為門店衛生不合格被公司扣了50元。店長左手接到公司的罰單,右手便給在檢查中被發現問題的外用區小劉開了50元罰單,認為這次自己被罰錢就是小劉惹的禍,罰她應該。同時還警告小劉如果再做不好,以后將加大處罰力度。沒想到小劉對此并不在乎,區區幾十元的罰款算得了什么?多賣幾張單的提成就賺回來了。
藥店管理是一門學問,宜疏不宜堵。店長要想帶好手下的兵,先要提高自身修養,以規章制度為依據,既要從嚴管理,又要以情帶隊。店員犯了錯誤,在對其批評甚至懲罰的同時要注意引導教育,批評時先要入情入理地分析原因,懲罰的方式和程度要適當,要讓店員心服口服,這樣才能贏得店員的理解,對以后的工作才有幫助。
慎用“心罰”
近日,某連鎖藥店要求所有門店的店長去總店觀摩。在觀摩的過程中大家發現,該店店長對一名員工的態度十分冷淡。有幾次這名員工找店長反映問題時,她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使這位店員變得畏畏縮縮,一臉惶恐。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名員工叫小孫,原來前幾天在工作中他犯了點錯誤。當時正趕上門店搞活動,公司要求活動期間任何員工都不能請假。小孫卻在活動的第二天就給店長出了難題,因為這天小孫的奶奶正好是六十大壽,他看到前一天雖然藥店搞活動,但是顧客并不多,覺得店里人手也夠,少自己一個應該沒有大問題。他知道和店長請假肯定不會放行,于是便和店長助理懇求了一番并得到了“通行證”。店長知道后很不高興,覺得這個店員沒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便用這種冷淡的態度,讓小孫自己反省。
類似這位店長的做法,有人把它稱作“心罰”,是針對“體罰”而言的。這種“心罰”不傷及店員“皮肉”,卻用冷落的方法對店員心理施壓。雖沒有棍棒之硬,但對員工造成的負面影響卻遠遠大于“棒棍教育”。因為它傷害的是店員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導致店員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不利于店員的身心健康和店長與店員之間真誠的交流。所以,店長在藥店管理中必須慎用“心罰”,應對店員的錯誤加以指導,促其改正。抱著“不冷落、不放棄”的態度,對店員多些關心,多些引導,效果肯定會好得多。
保護店員的個性
某藥店店員小李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特別喜歡唱歌。一有空閑時間,她就不忘哼兩句。店長每次聽到她唱歌時都免不了批評她幾句:“精力旺盛就去拿起書本學習,別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務正業。”漸漸地,活潑開朗的小李變得悶悶不樂了。
不久,該店更換了一名店長,聽說這事后,主動在店里提議組建一支文藝小分隊,還讓小李當了隊長。在小李的帶領下,幾名有較好文藝細胞的年輕店員可高興了,經常利用晚上空閑的時候在藥店門口進行文藝表演,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新店長這一舉動,不僅把小李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使得全店上下都有了生氣。在前不久由區文化局組織的“五一群眾文藝匯演”中,這支文藝小分隊還代表公司參加演出并獲了獎。參加匯演回來后,小李被上調到了公司總部,聽說總經理還有要她組建公司歌舞團的想法。
在一些店長的眼里,有個性的店員就是愛出風頭。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個性太明顯了就變成了毛病。”為此,這些店長每每遇到個性鮮明的店員時都會對她們橫加指責。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店員身心的成長,也會嚴重影響店堂氣氛和團隊建設。個性,常常是一個人性格愛好的反映,對店員的個性進行正確的引導,為他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和機會,不但不會出“亂子”,還能夠調動店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藥店的團隊建設和文化建設。當然,對于一些店員身上的不良習慣,則不能簡單地認為也是個性,個性和陋習畢竟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此,店長也有必要加以批評,促其改正,讓店員的個性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