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業呼喚 “綠林秀才”
來源:
劉景峰
2008-06-19 10:49
在遠離了董存瑞們的歲月里,社會生活中活躍著的經濟英才,儼然是人們心目中第一梯隊的偶像。例如,企業家與企業一起成長,他們已經成為所在企業最引人注目的Logo之一。多少年來,這批企業家已經成為企業的靈魂,成為創業成功的代言人,于是,就有人十分創意地將這樣的一批企業家稱作“綠林秀才”。當年,毛主席就很鄙視那些言必稱希臘的“理論家”,而今天,真正的“綠林秀才”是不贊成言必稱韋爾奇的,他們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適應環境、調整戰略、積累經驗,這些在商海中脫穎而出的人,往往具有出色的專業特長,管理學教育背景,或有很高的經商悟性。
零售連鎖藥店發展到今天,對“綠林秀才”式的人才的需求變得非常大,本報采編人員曾對連鎖藥店的人才狀況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藥店人才崗位日漸豐富、人才流動較為頻繁、高素質人才緊缺,由于店長以上的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知識以及行業實踐經驗,通常得經過多年的市場訓練才能培養出來。
筆者曾與一個區域性連鎖藥店老總交談,結果發現其為了迅速占領“地盤”,瘋狂地開分店,甚至不到20歲的小姑娘都成了店長,這樣大膽的用人基于什么緣由呢?當速度與管理不匹配時,企業對內部員工往往采取拔苗助長的方式進行“催熟”。這位老總告訴筆者,對經營不景氣的門店,總店采取派出“救火員”的工作方法——先安排個店長到新店去開拓業務,原來的店由副店長頂上,個別能力突出的人員在門店間來回救急。有專業人士認為,這種工作方法常常是“按倒葫蘆浮起瓢”,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更不適合零售藥店人才的系統性成長。連鎖藥店的店長級的人員是這種狀況,那么高層呢?在業內,藥店高層換帥也比較常見,說明在藥店零售競爭激烈的今天,對高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有人說,中國連鎖藥店的發展在2008年將迎來一個新階段,資本尤其是國際資本的助跑,成為行業加速演變的推動力,海王星辰牽手高盛、開心人攀上花旗以后,他們都誓將鍛造業內名企。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隨著藥店業整體用人環境的改善、培訓體制的完善、企業文化的成熟,那些在藥店業實戰經驗豐富、文化水平高、理論性強的“綠林秀才”,定是業內的香餑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