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之亂彈口碑
自互聯網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個是非之地。在2.0時代甚至以后更是如此。網絡上少了堵嘴的人,大家說話的途徑多了,方式也簡單了。于是乎,東家長西家短的就談論了起來。網絡將農村大柳樹下老鄉們閑聊傳八卦新聞的功能進行了現代化演繹。在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有人談起了對某產品的印象,對某品牌的印象,有說好的有說壞的,于是乎就產生了口碑。
有了網絡,就有了靠網絡賺錢的人,比如我們。憑借著與網絡媒體那些編輯們版主們的良好關系,俺們自欺欺人的以為我們能控制網絡,于是乎我們大言不慚的告訴廣告主們:口碑是可以營銷的!把你的品牌交給我就可以啦,保證讓你的品牌在互聯網上充滿了愛慕的聲音。并且產生了專門從事這項生意的公司,比如**虎網~~××旗網等等。
但是實際上是這樣么?如果你專心關注網絡的話,你就會發現在互聯網最近幾年的發展中能引起廣大網民強烈關注并參與談論的事件有哪些?有華南虎事件、有芙蓉姐姐、有虐貓事件、有很黃很暴力~當然也有有關品牌的討論,但更多的是LG黑作坊、立邦漆辱華、日系產品的質量問題等。很少有某個品牌在互聯網上掀起了正面的言論能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口碑不是營銷出來的,而是真正的自發的發自于民間、在媒體的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逐漸吸引了更多的網民參與。它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要能吸引網民的好奇心,中國的互聯網是娛樂的互聯網,網上無聊的人太多了,需要各種滿足陰暗心理的話題和事件來填補空虛的心靈,這個就是各種口碑營銷產生的原動力。
網絡上的熱門口碑還有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真實。作為網絡營銷運營公司,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去控制和刪除那些廣告主不喜歡見到的新聞或者帖子。希望整個互聯網里都是歌功頌德的聲音。所以我們提供了這些服務。但是實際上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網絡上的負面信息是永遠不可能刪除干凈的,只要他是真是的,關乎很多的的切身利益,就很難被小部分利益團體所控制(GCD除外啊)。我們在操作所謂的正面網絡營銷的時候,很像操作那些被莊家拉高到離譜價位的股票,都是莊在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斟自飲、自衛自慰。我們找一些版主在顯眼的位置上發一個歌功頌德的帖子,再找一些馬甲給頂起來。一頓炒啊吵得,帖子就多了起來,看起來就很熱鬧了,我們就可以告訴那些可憐的廣告主們,我們終于幫你把口碑“營銷”起來了!但是只要廣告主不自欺欺人的話,他自己應該明白其中是怎么回事。
當然網絡口碑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操作的,但是僅限于小眾產品,比如奶粉,汽車等。它的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太高,所以就很依賴網絡來作出自己的判斷。于是便聚集于各種論壇之類的地方查找信息,來支撐自己的購買決策。所以,這些人就被我們所控制,我們就制造了各種信息來影響他們的判斷。但是呢,我們為某品牌的奶粉塑造了很好的口碑,讓很多的媽媽購買了這種奶粉給他們的寶寶吃,而當我們自己要買奶粉的時候絕對會回避這個品牌,所以作為消費者要有一雙慧眼啊,多用用GOOGLE去尋找信息(少用BAIDU),如果你眼神不好久去配一副眼鏡吧。
網絡口碑營銷真正的意義在于讓廣告主知道自己在網民心目中是幾斤幾兩,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到你屁股后面的那個洞。網絡營銷的正確操作是用很先進的手段去監測互聯網的聲音,如果出現了危機事件,出現了對品牌不滿意的聲音,你要去好好的與當事人去溝通去處理,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網絡上真正有影響力的是那些民意領袖們,他們憑借著自身的專業能力和信譽,能夠去影響很多人。網絡上的口碑不是僅僅發幾個所謂的帖子就能美化的,也不是僅僅刪除幾條新聞就能控制的。一個真正對自己的品牌負責的廣告主,應該對網絡有及時的監控和管理,要有一套危機公關的應急機制,如果發生了問題去及時的控制和解決。要善加利用自己品牌的忠實用戶,利用他們去影響別人。不要妄想去控制網絡上的口碑,這是不對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