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VS肯德基--透析中國快餐業的龍象之爭
從1995年開始曾經紅極一時的高喊“民族快餐業希望與脊梁”的紅高梁快餐連鎖曇花一現,到如今已經十幾個年頭了,那么現在中國快餐業的現狀有如何呢?
以肯德基為代表的洋快餐自1987年進入中國,從北京前門地區開了第一家店開始,就在中國掀起了無人可擋的擴張之路,在大中華區的店鋪擁有量約現已達1800家左右。到2000年時,中國的快餐業基本上被肯德基為代表的快餐業巨頭打的一敗涂地、落花流水。甚至剛會伢伢學語的小孩都知道“我要去肯德基”或“我要去麥當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外資快餐業會有如此發展速度呢?
一、成功的商業模式:
肯德基從1987年開始和中國百勝合資以來,迅速通過連鎖經營模式加快中國的發展速度,甚至將全球快餐業老大麥當勞遠遠的甩在后面,肯德基在中國的開店規模是麥當勞的兩倍。其中推行的連鎖經營的商業模式功不可沒,特別連鎖經營模式里的七統一被洋快餐企業執行的很到位,光店招及員工服裝統一這兩點就很讓中國消費者的眼球被死死的鎖定,定時的制餐和取餐,以標準化的工業模式來做快餐,對于中國人也很新鮮,特別是對于幾千年來中國的飲食都以師傅手藝來決定中國餐的質量,就更讓人佩服老外的工業化程度。初期中國快餐業在學時,也是學的四不象。
二、靈活的本土化策略
首先在開店這方面,肯德基除了加快直營店的開店速度外,也加快了特許連鎖的步伐,在特許連鎖的政策方面仔細的研究了中國市場的現狀,然后在中國推行的加盟費及加盟政策計劃比美國市場有很大的降低,這種根據中國市場的實際,而制定加盟政策的辦法是加快肯德基在中國開店量的主要原因。肯德基的本地化涉及了資產、體制和流程、人才等方方面面,從人事到產品,從供應鏈到流通后勤,無所不包。進入中國市場20年,肯德基并未采用全盤照搬美式快餐的經營方式,而是采取了更為靈活的方法。在肯德基本地化的各類嘗試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首先從領導團隊入手的人事本地化。在快餐行業,肯德基中國創業初期的領導,都是從美式快餐業已發展成熟的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空降來的華裔人士。憑借在快餐業的豐富經驗,以及對市場環境的深入了解,領帶團隊一開始就采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根據現金流動的方向和速度,快而準確地調整每一項重大舉措。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群經驗豐富的本地員工,設計并調整出一整套適合中國市場的戰略、體制、方法和程序。
三、對于快餐業的經營本質抓的精準而到位
肯德基的飲食質量是最值的我們一提的,因為他對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口味喜好研究的較到位,所以推出的許多餐類都是消費者廣受歡迎的,這方面比許多中餐連鎖企業做的還要好,如推出的中餐湯,中餐套餐,甚至準備推出早餐油條。多年來,肯德基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兩大產品,一是香辣炸雞翅,二是辣雞腿堡。兩者都不是地道的美國貨。近年來,在遍布全國各地的肯德基連鎖店里,中國消費者早晨可以吃到本國風格的粥品,午飯可以吃辣雞串,晚飯可以選用老北京雞肉卷和海鮮沙拉。這些特色產品,在美國肯德基是根本找不到的。肯德基產品的本地化嘗試,遠遠不止如此。20世紀90年代末,這家公司第一次在上海建立了試驗廚房,此后從2000年開始,引入新產品的步伐就從未停下。從菜品的內容、口味、外觀到名字,一切全都按中國特色設計。自此以后,肯德基中國的菜單上,就出現了諸如黃金蝦球、泰香蘑菇飯、四季時鮮蔬菜沙拉、番茄蛋花湯、四川榨菜包和肉片湯、雞絲香菇粥等菜品名稱。僅看這些菜名,人們很難將它們與地道的美式快餐聯系在一起。其實,在中國走產品本地化路線的,并不是只有肯德基一家。老對手麥當勞也早就行動起來。多年以前,麥當勞剛進入中國市場,就將產品定位在雞肉上,而且自此以后不斷強化,如今,麥當勞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分店,賣出的雞肉餐遠比牛肉餐要多得多。麥當勞最新的產品本地化嘗試,是于2005年底推出了極之味美的紅豆派和香芋派。
洋快餐的服務質量與店面環境更是相當到位,而這些中國快餐業卻不能很好的執行到位,比如一個很簡單的洗手間的衛生,肯德基和麥當勞他們是按照固定的時間清掃,,并有嚴格的執行標準,同時會有監督員進行檢查,所以你看他們的洗手間永遠很干凈,洗手間如此,廚房間更不用說了。
那么中餐快餐業的現狀有如何呢?
經過8年的前沖后突,浴血奮戰,中國本土快餐業看到了一縷曙光。這些品牌有馬蘭拉面、永和豆漿、真功夫等;在北京有吉野家,在上海有味之都等區域化中式快餐品牌,這些意味著,中國的快餐業在逐漸的壯大,相信再經過十年的努力,中國快餐業會象中國的汽車業一樣全面突圍。那么中國的快餐業為什么還不敵洋餐呢?
一、 中式快餐的口味不盡如人意
在快餐店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口味,這方面中式快餐研究的還不是很到位,這是中式快餐最大的一個瓶頸。比如,真功夫他的快餐凡是含肉類的,看起來賣象就很不好,一看就很油膩,想吃的欲望都不太有,特別對于南方人更是如此。然后就是吃起來還是很膩,當然讓人吃了就不想來第二次。雖然真功夫在蒸的技術與營養上據說有很大的突破,但如不能轉化成消費者的喜愛,那還是沒有用的。按行業本質來講,中國人還是比較能接受中國口味的東西,在這方面洋快餐和我們沒法競爭,這是我們的傳統,這也是我們的優勢,這不是打打廣告宣傳宣傳所能解決的事情。但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在這方面,中國企業沒有善用好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沒有發現轉換成消費者喜愛的中國特色的口味之優勢。
二、中式快餐的就餐環境不盡如人意
中國快餐業的就餐環境還沒有引起從業者的足夠重視,在這方面,確實使許多消費者寧愿去洋快餐,而不太樂意留在中餐廳,比如永和豆漿上海徐家匯店就是一個大弄堂,亂糟糟的,既不能讓人安心吃飯,還讓人擔心衛生問題。可是洋快餐哪怕人再多,但在環境及衛生問題上還是很注意,讓人挺放心,并且所有的店沒有標準不一的,這方面我們認為,如象永和這樣的都還有很大的不足,可想而知一些剛起步的或區域性品牌的快餐連鎖店存在的問題肯定更多。
三、中式快餐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
中國快餐業的服務還需要加強,洋快餐不服不行,在這方面做的還是讓消費者挺滿意的,但中餐快餐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濟南有個快餐連鎖叫金德利,在服務上就很難讓消費者接受。上海的集集小鎮服務上也有許多需要加強,比如點餐后的等餐,許多時候服務員處理的不好,不光有時候等的時間長,并且有時還會漏餐。同時人一多,上餐就象一個大弄堂,吵吵鬧鬧,不得安寧,并且送錯餐時有發生,服務員有時甚至態度不端正,情緒不耐煩,這樣的服務確實也流失了不少的消費者。
四、對于小孩及年輕一代的宣傳沒有意識
對于小孩及年輕一代的影響及宣傳很不夠,肯德基、麥當勞在這方面很下力氣,所以小孩及年輕一代在他們的店里隨處隨時可見,但在馬蘭拉面、永和豆漿小孩、年輕一代就不多見了。這種情況讓人很憂心,很擔心將來的消費者斷層。
以后通過洋快餐和中式快餐的競爭對比,我們深知后者還不是前者的對手,但是我們欣喜的看到在2000年左右,很少看到中式快餐連鎖的身影,但現在既可以看到全國性中式快餐如馬蘭拉面、永和豆漿及真功夫的身影,也能看到許多區域性品牌的身段。這說明中式快餐正在全面發展,當然我們也能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現狀和所處的激烈競爭環境。
中式快餐的應對之道
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創新開發能力還不及以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代表的洋快餐。同時我們的工業化中式快餐連鎖剛起步不久,遠遠比不上肯德基和麥當勞上50年以上的歷史,這樣我們從產品開發、商業模式、管理經營、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后勤支持等方面都應該潛心研究認真學習和借鑒。
一、以產品和口味的質量和創新立足
從產品及口味開發上我們沒有肯德基反映的速度快,特別肯德基現已打出中國人自己的快餐“東方既白”,完全走中國人的口味和喜好的路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對產品及口味的開發更加重視,并力爭領先。
二、苦練管理內功
對于綜合管理能力我們更應該苦連內功,因為我們原本起步就比人家晚,如果我們再不多加學習、借鑒,那我們注定落后挨打。如對服務的提升,對員工培訓的加強。快餐連鎖業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所以服務也是我們立足的基礎。
三、加強對營銷的創新
同時我們對營銷的創新也應該加強。如形象如何統一與推廣。如何引導及培養年輕一代對中式快餐的喜愛。如何研究并制定出更受創業者歡迎的加盟政策以加快開店的速度,同時又應該如何應對,新開業的店如何站穩腳跟,吸引消費者,提升銷售量,并培養忠誠消費者。
希望中式快餐在不久的將來能以馬蘭拉面、永和豆漿、真功夫等為代表實現全面的崛起,以實現偉人孫中山所言的“中國飲食文化外夷不可學”的傳統中華飲食文明的全面發展與復興,特別是實現行中式快餐連鎖的崛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