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拼命三郎”式藥店管理雷區
來源:
王獻波
2008-07-27 10:15
久而久之,店員們私下將秦風稱為“拼命三郎”,還有的店員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隨著一些老店員的離去,藥店的效益出現了明顯滑坡。這讓秦風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遂找店員談話。“我們要工作,但我們也需報酬。像這樣沒有合理報酬、只要求拼命地工作,我們太委屈!”店員表示。
解疑
隨著藥品零售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很多管理者都迫使自己成了工作中的“拼命三郎”。這些管理者認為:只有自己拼命工作、高速運轉,才能帶動店員拼命工作,帶動企業高速運轉。但卻忽略了一個常識:物極必反。筆者有一位店長朋友,管理著一家大型門店,管理也很人性化。但他有個習慣,在店員公休的時候,只要有相關的工作,不管輕重緩急,都必須打電話通知店員過來處理。剛開始大家還能接受,但后來都煩他了,干脆在休假時將手機關機,或者壓根兒就不接他的電話。這就讓這位店長朋友很被動了,一旦遇到緊急事情,就無法聯系到店員。
有一位培訓師說:“當員工普遍抵制一種領導風格的時候,不管這種風格有多么優秀和超前,都不會產生預期的管理效益,甚至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在管理者施加壓力到最大的時候就會爆炸。”案例中秦風“拼命三郎”式的管理無疑是在店員中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壓力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迫使員工“離職”。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工作狂”并不能代表“工作熱情”。
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并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而后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并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系相對融洽。考核顯示,盡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后者。這說明,要想促使員工提高工作熱情,加壓只會適得其反。只有正確的引導,才是管理的出路。
錦囊
改變管理風格
作為一名管理者,以身作則固然重要,但如果除了埋頭苦干外沒有其他領導技巧和能力,那這樣的管理者只適合當“勞模”,或者成為企業的一名好員工,但不能勝任管理者的角色。如果想繼續在管理崗位上做下去,就必須改變管理風格,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方法。各項工作的開展應以員工為中心,因為你制定的制度和產生的想法以及樹立的目標需要員工去執行,或幫你實現。因此,必須站在員工的立場上考慮管理問題,要根據員工的不同性格和能力,有針對性地下達工作任務,督促工作完成,而不是一個勁兒地站在團隊前面吆喝,或在后面揚鞭催促。
建立溝通渠道
管理者應當主動建立與員工溝通的渠道,并有包容之心。溝通渠道有多種,作用各不相同。比如有的藥店設有店長信箱,店員對門店管理工作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書面形式向上反饋;有的門店開通了店長熱線,或者定期召開店員和店長面對面交流的例會,店長當面接受店員的提議和質疑,并作出正面的回答。前一種方式比較適合一些性格相對內向、不善言辭的店員反映問題;后一種方式比較直接,效率也相對較高,適合大多數店員。如果管理者不能建立相應的溝通渠道,便會造成“政令不暢”,無法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改進和修正。
要為員工減壓
當員工工作壓力過大時,會影響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秦店長總是讓員工加班而不愿支付加班工資,這樣就會讓員工不由自主地認為自己是“無償勞動力”,工作效果不被上司認可,從而心情沮喪,產生不滿。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管理者首先要尊重員工的勞動價值,必須及時支付員工的加班報酬。不管是加班或者對藥店有特殊貢獻,一定要及時嘉獎,不要讓員工覺得自己的汗水在白流,否則便不會再有人真正替你賣命工作。其次是要學會給員工減壓。可以定期舉辦一些文娛活動,號召全員參與,不僅可以活躍緊張的工作氛圍,而且有利于店員團隊意識的提高。
當員工普遍抵制一種領導風格的時候,不管這種風格有多么優秀和超前,都不會產生預期的管理效益,甚至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在管理者施加壓力到最大的時候就會爆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