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咖啡的資本道:10年5000家門店打動高盛
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一輪國內餐飲業融資熱潮方興未艾。最近的一次,高盛和華生把目光放在了杭州出生的“兩岸咖啡”上。浙江兩岸食品連鎖有限公司“兩岸咖啡”4月10日對外正式宣布:公司獲得近3000萬美元的投資,投資方為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的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及華生資本兩家投資人的大舉資金挹注。
兩岸咖啡總經理金梅央向《上海僑報》透露,高盛、華生作價3000萬美元,將合計取得兩岸咖啡約20%的股權。至此,兩岸咖啡從一家臺商獨資企業轉變為多股東的私募股權公司。兩岸咖啡同時宣布,高盛、華生將以國際戰略投資人身份加入公司董事會,隨著與這兩家投行達成戰略聯盟,公司期望在中國盡快達成1000家店的展店目標。慶功會上,兩岸咖啡巨大的紅色宣傳畫上赫然印著“10年開5000家店!!”的宣傳語,使與會者為之一振。從2003年杭州“上島咖啡”易幟“兩岸咖啡”至今,僅僅過去不到5年,臺灣人楊進發和他的義烏媳婦金梅央就在全國鋪開了400多家門店,其中除100余家為加盟店外,均為直營店。
兩岸咖啡10年開出5000家店的故事,顯然讓高盛、華生動了心,將2億元人民幣真金白銀投給了楊進發、金梅央的兩岸夫妻店。“盡快達成1000家店”、“10年開出5000家店”給出了怎樣的商業暗示?
所謂“盡快”有多快?金梅央在接受《上海僑報》采訪時表示“希望在2008年底前”。金梅央透露,以浙江地區為例,一家直營店的平均開店成本在50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也就是說,兩岸咖啡深入內地武漢、重慶等開店成本較低的地域,平均下來,高盛、華生新注入的兩億元人民幣滿打滿算,至多只夠兩岸咖啡開出60家直營店。即使以“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優勢,兩岸咖啡直營店與加盟店以1:2甚至1:4的比例擴張,1000家店的任務也讓人難以置信,更何況“10年開5000家店”的目標。那是一個大約250億元人民幣、約合80億美元總盤子的咖啡餐飲連鎖帝國,顯然不是兩家風投3000萬美元、加上兩岸咖啡過去5年和未來10年盈利所能做到的。
兩岸咖啡必須走向公開募集資金。“我們不可能失敗,他們也不會讓我們失敗。”指了指嘉賓席上就坐的高盛、華生代表,兩岸咖啡董事長特別助理李國彥對記者說道。兩岸咖啡提供的資料顯示,高盛已經確立在國際投資銀行界的全球領導地位,擁有近150年的投資經驗;華生資本是國際性私募基金,主要股東包含歐亞地區知名企業、銀行、壽險公司等機構投資人,管理資金超過100億美元。杭州市經貿相關部門負責人相信,與高盛、華生形成聯盟,兩岸咖啡繼續做大幾乎沒有懸念。
事實上,在中國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浙江省,各種私募經理夾包行色匆匆,穿梭于各行各業。存在眾多的掮客和企業的浙江商圈,高盛、華生與兩岸走到一起的內在原因何在?
面對高盛,金梅央勾勒了這樣一幅遠景:未來十年內完成全國5000家“兩岸咖啡西餐廳”的連鎖規劃,形成為國內所有成功商務人士提供極其便利的商務休閑溝通網絡。在這樣的基礎上,金梅央更進一步表明了她的野心——在美國西雅圖設立兩岸咖啡美國總部。直面高盛董事總經理周之揚,金梅央放慢語速表述道:“選擇西雅圖,而不是紐約或洛杉磯,是因為西雅圖是星巴克的總部。”
“我當然希望看到未來的投資對象充滿了野心,”周之揚表示,“但是,我更看中他們(兩岸咖啡)充滿野心的基礎,譬如,兩岸咖啡在同行業持續的競爭優勢,又比如說高市場份額、擁有很穩固的市場地位、強勢的品牌知識產權或者其他的基本優勢等。”
兩岸咖啡在上述幾方面顯然打動了高盛。在咖啡連鎖業,兩岸咖啡率先制定了中央廚房、食材配送制作和服務標準,并開辦了獨立的培訓學校。從餐品飲品研發到餐飲質量,兩岸咖啡實現了所有品牌點的統一化和標準化。在過去近5年間,兩岸通過品牌的全國擴張,實現了旗下擁有400多家門店,員工超過20000人的龐大經營團隊。
盡管如此,高盛也發現,對于兩岸咖啡目前究竟有多少家直營和加盟店的問題,公司方統一口徑為400多家。這一數字自2005年開始幾乎沒有明顯的增長。金梅央對此的解釋令周之揚較為滿意,在過去的幾年里,兩岸咖啡以品牌經營為核心,主動拒絕了大量資本的加盟。任何一個資本要求加盟兩岸咖啡,都會受到公司嚴格的考察,從加盟店的經營項目到選址,兩岸都會派出專業的團隊進駐。當發現加盟方要求在兩岸咖啡品牌店內開設洗腳、棋牌等項目時,最終都會被拒絕加盟的請求。“你要開洗腳房、棋牌房我們不干涉,但絕對不允許開在以經營頂級西餐品牌的兩岸咖啡。兩岸咖啡走到今天,不是靠誰的錢堆出來的,而是把品牌一點一點做起來的。一家加盟店做不好,必然影響整個品牌以下數百家店的聲譽。所以,我們當然堅決拒絕這類資本的加盟。”金梅央的態度體現了兩岸咖啡強勢的品牌力量,并因此進一步打動了高盛的資方代表。
從2003年開始,在與上島咖啡的那段公案中,兩岸咖啡取得了勝利。這對PE沒有選擇上島咖啡而選擇兩岸咖啡,起到了加分作用。事實上,高盛在注資兩岸之前,也從多方面考察了兩岸咖啡品牌的競爭對手上島咖啡。“與加盟方之間糾纏的諸如裝修款等爭議,沒有使上島咖啡的品牌形象給我留下更深的印象。”周之揚表示。這也就是說,在新一輪的企業增長中,兩岸咖啡PK掉了上島咖啡。
在實地考察中,周之揚還發現,兩岸咖啡的經營團隊是由一群愛好咖啡西餐的人士組成,核心管理人員包括公司歷年引進的數十位國內外五星級酒店西餐廳的主廚。“專業有較強的執行力,經營團隊素質精良是兩岸咖啡給我的實地印象。”周之揚相信,這是一支盡職盡責的管理團隊,并且具備將公司業務發展到更高水平所必須的才能。“100多家加盟店已經足夠說明,兩岸咖啡的盈利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周之揚說。
周之揚相信,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各大城市商務氛圍越來越濃,占全球人口1/4的中國人崛起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是可以預見的,畢竟星巴克帶給中國人的服務與中國文化仍然存在著差距。“民以食為天,餐飲業在中國不但是一個極具有吸引力的行業,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當兩岸咖啡對企業下一步發展方向,向我們提出融資時,我們認為這個價格在未來是有溢價空間的。”
“相信兩岸咖啡有能力做成華人咖啡第一品牌。”華生資本執行合伙人林宗圣也表示了與周之揚類似的觀點。他表示,兩岸咖啡提供的服務、餐品及用餐環境,恰好滿足了中國廣大白領及商務人士的需求,隨著國內工商業的持續蓬勃發展,新富階級人數迅速沖高,高端餐飲服務業將創造前所未有的龐大商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