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的“一網情深”
來源:
藥店
2008-08-25 16:07
網絡時代售藥新風
在國外,網上藥店似乎已經成為了百姓購藥的一種最為普遍的渠道,相關數據顯示,到2004年,美國醫療行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由1999年的64億美元上升到3700億美元,其中把供應商與醫院、藥房和門診部連為一體的B2B電子交易達到1240億美元左右,網上診斷和網上藥店等B2C交易達到220億美元左右。而另一項調查則顯示,目前加拿大約有140家網上藥店,為大約100萬美國人提供處方藥品。
國內首個網上藥店——京衛大藥房網上藥店自2005年12月29日開業以來,得到了消費者的積極回應,目前運行態勢良好。其實,京衛大藥房網上藥店在我國并非第一次嘗試網絡售藥,據悉,早在1999年,健康網就已經嘗試過網上售藥業務,并且實現了網上訂單和網上支付。隨著2000年國家藥監部門禁令出臺,健康網的網上售藥模式才中斷。而據悉,同仁堂藥房也曾經有過此方面的設想。
藥監部門加強管理
1999年8月,美國House Democrats曾提出一項有關網上藥店規范化的法規,要求所有網上藥店必須列出主治醫生的姓名、主要經營場所的名稱、地址和電話號碼,以及藥房和藥劑師營業注冊所在州,并出示有權開處方藥的證書。
我國在2000年發布了《藥品電子商務試點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規定零售企業只能在網上銷售國家公布的非處方藥,并且在發布有關藥品信息時,必須同時標明藥品名稱、批準文號、生產批號、藥品質量檢驗報告、生產企業名稱、注冊商標等,有關適應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癥必須符合藥品標準的有關規定。另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日常檢查、網上監控、接受舉報和投訴發現互聯網藥品交易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對網上藥店加強管理。
由于網上售藥監管起來存在困難,因此,網上藥店的開業與停牌就一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網上藥店作為電子商務的一個分支,能夠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可以讓消費者省去奔波和問價的勞苦,特別對于一些慢性病患者來說,他們需要長期大量用藥,實現網上交易后,不出門就可以尋找到價格相對便宜的藥品,購藥不僅會更加快捷、方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醫藥費用負擔。而京衛大藥房、福建惠好醫藥連鎖等網上藥店名正言順地開張,對虛假網上藥店更是種打擊。隨著IT觀念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深入,相信網上藥店的“一網情深”和管理的日趨規范,必將迎來消費者的“心動”和青睞,成為繼傳統的醫院渠道、藥店渠道之后的又一藥品銷售主流渠道,屆時,將有更多的連鎖藥店對網上藥店一往情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