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服務必須貼近顧客需求
來源:
胡品福
2008-09-11 11:41
由此,筆者想起今年6月中旬在北京“海底撈”吃火鍋的情形。當時,我們的出租車剛開到店門口,保安就上前為我們拉開車門并護送到大廳門口,然后有服務員問我們的就餐人數等情況。那天顧客很多,我們因為沒有預訂,所以沒有位置。服務員問我們愿不愿意等,我們點點頭,服務員就把我們安排到一張類似酒吧的小桌子邊,提供了一些免費的休閑零食和豆漿。我們發現,在這個等待區域,客人們有的在打牌,有的在門口免費的擦鞋機上擦鞋,一點也不顯得無聊。筆者仔細觀察來店等候的顧客,所有來的人幾乎都會選擇等一會兒而沒有立即走;服務員的工作從一開始就充滿熱情和周到,感覺不到虛假。從這里,筆者進一步明白了“有效的服務一定要貼近顧客需求”這一道理。
為什么同為服務業的火鍋店服務做得好而藥店做得差呢?筆者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藥店服務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盈利模式,充其量只能稱之為藥店服務,而離藥店服務營銷還相差甚遠。
那么,藥店服務營銷體系的要點有哪些呢?
首先是商品組合。作為藥店經營者,首先要分析藥店所處的商圈有什么特點,顧客群有什么特點,然后再針對商圈和顧客群設計商品組合。比如處于核心商圈的藥店,顧客群來自城市各區域,那么商品組合就應該“大而全”;處于商超內的藥店,顧客群以年輕人和白領居多,商品組合就應該以保健品和藥妝為主;處于醫院旁的藥店,顧客群以醫院的病人為主,商品組合可以臨床品種、雙跨品種為主;處于社區中的藥店,顧客群以社區居民為主,商品組合就應該是“小而精”。
其次是服務流程。創新、便利、人性化,永遠是服務的關鍵詞;熱情、優質、專業,也一定是服務的核心要素。比如將藥品說明書復印放大,方便顧客瀏覽;為老年人提供放大鏡或老花鏡;為帶小孩的顧客看管小孩、陪伴小孩玩耍;始終有藥師為顧客解答健康方面的疑惑;始終有店員陪有需要的顧客說說話、聊聊天;始終為有需要的顧客提供送藥上門服務;始終有客服在第一時間解決顧客的售后服務問題;始終有藥師為顧客建立健康檔案等。
還有就是關系營銷。比如與客戶的關系保持在哪個層面,僅停留在簡單的消費獎勵嗎?會員俱樂部如何運作,俱樂部能贏利嗎?例如美國的Leesburg藥店,對常客進行統計,如讓他們填寫一張申請表,包括聯系方式、健康狀況及感興趣的品種等,填寫完畢就可以得到一張積分打折優惠卡。其實,Leesburg從這張卡中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顧客信息,根據這些信息為其提供相應的后續服務。同時,Leesburg藥店也發行一定量的優惠卷,顧客在購買非處方藥和便利品時憑優惠卷可以獲得一定的折扣,而且還可以享受免費健康檢查,比如掃描檢查、皮膚測試、骨密度檢測等。
所有這些,都是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值得藥店經營者借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