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商圈慈善和個性化營銷
來源:
羅毅
2008-10-09 11:09
慈善營銷三方式
藥店是經營性組織,其利潤來源于民,因此,不但應該讓利于民,更應該回報社會,體現藥店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不能持續發展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導致三鹿集團瀕臨破產就是最好的例證,那些沒有社會責任感或者是責任心不夠強的企業,應當警醒。
回報社會,體現責任,也是提升藥店美譽度的途徑之一。藥店的慈善營銷一般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藥店以企業的名義,向社會慈善事業捐款和捐物;
二是號召全體員工向社會弱勢群體、災區人民或需要資助的特殊人群捐款;
三是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慈善活動。
案例一:A大藥房定期定點向貧困地區捐贈藥品。
案例二:B大藥房在直營店開業時組織員工自愿無償獻血。
案例三:C大藥房在企業文化藝術節晚會上組織員工向患“白血病”的貧困大學生捐款。
案例四:D大藥房在慶祝公司成立一周年的慶典儀式上,企業和員工自愿向社區養老院捐款、捐物。
案例五:E大藥房在直營店開業時舉行“慈善義賣”,將所得捐贈給慈善事業組織。
如此等等,藥店的慈善營銷活動方式還有很多,貴在真誠,貴在堅持。藥店在做慈善活動時,企業要注意對內大力號召,對外大力宣傳,才能保證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個性化營銷是系統工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在親情服務的基礎上開展專業的個性化服務,將成為藥店需要不斷加強的課題,也將成為藥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個性化營銷開展的基礎,首先,要求藥店營業員的綜合和專業素質不斷提高和不斷豐富,營業員要具備藥師、醫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和保健師的全面專業知識,并且運用自如;其次,要求藥店配備專業的執業藥師、執業醫師、執業營養師、執業心理醫師和專業保健師。藥店在具備專業人員隊伍后,開展以下的個性化營銷便會得心應手。
首先,根據藥店自身專業人員的力量,可設立個性化營銷項目,如藥師用藥指導、醫師疾病診療咨詢、心理咨詢、膳食營養咨詢和保健康復咨詢等。
其次,藥店提供專業服務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藥店內長期或定期開展以上服務,其中藥師、醫師服務應長期開展,營養師、保健師和心理醫師服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不定期開展;二是組織以上專業人員定期定點深入社區,與有需求的居民面對面展開交流,對于行動不便的患病居民,直接定時上門服務。
另外,為了開展好個性化服務,藥店需要建立“各類個性化服務顧客檔案”,包括顧客一般情況,如姓名、地址、聯系方式、服務需求和服務人員等內容;并且要求以上專業人員建立“顧客個性化服務檔案”,以便定期按時服務需求對象。
藥店個性化服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是藥店顧客滿意度戰略的具體行動之一,也是今后藥店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誰早開展,誰早得利;誰長期開展,誰長期獲利。雖然近期投入成本較大,但是遠期獲益匪淺。最后,要提醒的是藥店個性化服務項目,只能以免費的形式開展。
還應注意的是:一定要對此形成制度和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因為從長遠來看,藥店商圈營銷活動是增強藥店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法,是提升藥店客流量的有效辦法,也是今后藥店能否長期在商圈立足的根本條件,藥店須從人財物方面給予保障,才能做好商圈營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