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連鎖如何擴張
但是,鐘表公司在高速擴張的同時,也可能埋下業務風險的地雷,一方面,國內部分鐘表公司存在業務結構的風險,長期發展可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受行業規則約束,終端零售的現金流投入大、回收慢,快速擴張帶來的現金流巨額支出,可能對公司財務穩定產生影響。
集中銷售的業務結構風險
新宇亨得利(03389.HK)是國內龍頭鐘表公司,2004-2007年終端零售點從51家增長至166家,同期營收、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44.2%、61.1%,但是新宇亨得利存在業務上的風險,公司營收主要依靠斯沃琪集團旗下鐘表品牌,隨著斯沃琪集團逐漸從上游制造向下游分銷發展,新宇亨得利掌控的中下游分銷業務受到侵蝕。
需要介紹的背景是,世界奢侈表制造公司經過兩輪整合,已經形成了主要由斯沃琪、歷峰、勞力士等寡頭壟斷的局面,其中,斯沃琪集團實力最為雄厚,旗下包括寶璣、寶珀、歐米茄、浪琴、雷達、天梭等眾多知名品牌。此外,斯沃琪集團在中國占據絕對優勢,發展遠遠領先于其他寡頭,旗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更為領先,僅歐米茄單一品牌的中國市場占有率就達到20%。而主打中國中高端手表市場的新宇亨得利,也非常依賴斯沃琪集團的中高端品牌,數據顯示,新宇亨得利在2005年9月上市之前,來自斯沃琪集團的鐘表占其采購總額的比重達60-70%,上市之后,新宇亨得利引進更多其他品牌鐘表,但2007年來自斯沃琪集團的采購比重仍達40%。
斯沃琪集團在上游制造市場取得領先之后,也垂涎中下游分銷環節的利潤,并對“新宇們”開刀。首先,斯沃琪收回強勢品牌的批發代理權,2003年與新宇亨得利以90%:10%的比例成立合資公司瑞韻達,并從2005年起取代新宇亨得利獲得歐米茄和雷達兩個品牌的中國市場批發代理權。受此影響,新宇亨得利2005年批發收入同比減少25%。之后,斯沃琪進一步謀取終端零售代理權,2007年與新宇亨得利以50%:50%的比例成立零售合資公司,運營斯沃琪等品牌的手表、首飾飾品的專賣店,雖然這終將直接影響新宇亨得利的終端銷售,但新宇亨得利仍強調“本集團與斯沃琪集團共同承諾,將全力拓展合資公司的零售網絡”。
新宇亨得利除了中下游批發、零售業務受到斯沃琪集團侵蝕,自有品牌發展也受到制約。據業內人士介紹,斯沃琪集團積極阻止終端零售商同時出售其他中端手表等,表面原因是有損其高端品牌形象,實際上是將其他品牌擠出零售渠道,此外,斯沃琪集團還要求零售商營銷人員對其品牌著重推薦,通過降低推銷力度“冷落”其他品牌。受到斯沃琪類似市場營銷策略打壓,不僅新宇亨得利的自主品牌NIVADA、OLMA、NUMA JEANNIN的市場影響力提升有限,中國其他自主鐘表品牌也發展受限,僅剩海鷗、飛亞達兩個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融資擴張的資產結構風險
相關鐘表公司均積極擴張零售網絡,但值得注意的是,鐘表連鎖對現金流的要求相當高,如果以沒有恰當的資產結構支持連鎖規模發展,過快的發展速度很可能威脅公司的財務穩定。
鐘表零售的特殊性質,使其現金流存在投入大回收慢的特點。鐘表零售公司新開一家鐘表零售店,除了在店面租賃、裝修等方面投入不菲,還需要一次性支付全部鐘表采購金額,這使零售終端的開辦費用相對龐大,此外,中高端手表雖然毛利率相對較高,但資產周轉率往往較低,百貨公司、超市的資產周轉率在7倍左右,而鐘表零售公司僅為1倍,現金回流速度相對較慢。數據顯示,雖然鐘表連鎖公司最近幾年營收、凈利均取得快速發展,但現金流水平并不樂觀,新宇亨得利、宜進利、飛亞達、英皇最近兩年經營、投資現金流均為凈流出,依賴融資保持現金流整體穩定。
類似飛亞達、英皇通過股權融資發展零售網絡,對公司財務影響有限,但宜進利通過巨額債務融資擴張銷售網絡,則對公司形成了災難性打擊。宜進利是香港最大的鐘表公司,業務結構涵蓋設計、制造、分銷、零售,并掌握鐘表核心的機芯制造技術,2008財年收入、凈利潤分別高達41.7億港元、4.7億港元,與新宇亨得利相差無幾。雖然宜進利實力雄厚,但是收購東南亞最大的鐘表銷售公司先施鐘表(Sincere Watch)、擴張終端連鎖對公司現金流形成巨大壓力,資產負債率從2007財年的45.6%增長到2008財年的68.2%,此外,在以80%的現金比例收購市場價值28.5億港元的先施鐘表過程中,宜進利向銀行融資約2億美元,截至2008年3月31日,一年內到期的負債規模達到53.6億港元。但是宜進利賬面現金僅為15億港元,而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均凈流出,因此如果沒有后續融資,宜進利將面臨償債風險。在已經暴露債務風險的情況下,市場傳言宜進利債務重組不順利,使宜進利公司股價在2008年8月11日暴跌到42.2%,盤中最大跌幅達73%。
(新財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