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沃爾瑪的降價促銷 核心價值待回歸
我們該如何評價沃爾瑪的降價促銷,又該如何預測沃爾瑪的戰略未來呢?
危機就是機遇
最新一期《巴倫周刊》撰文稱,每當美國經濟遭遇重創,沃爾瑪都能從中獲得發展。
2008年一季度,原油價格飆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汽油價格每加侖超過3美元。能源價格上漲,意味著物價上漲,生活費用上升,消費者更傾向于去沃爾瑪購買平價商品。去年一季度,沃爾瑪股價上升了10%,是華爾街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當金融海嘯爆發后,聯邦政府采用退稅方式,刺激消費,每個美國家庭平均可以獲得1250美元的退稅支票。按例,沃爾瑪是美國家庭兌現退稅支票的首選場所。
投行、券商紛紛調高沃爾瑪的股價預期。
JP摩根更發表研究報告,稱沃爾瑪存在3大利好因素:第一,沃爾瑪消費者的心理滿意度開始轉好,而在店鋪零售明顯優于以往任何時候的情況下,消費者滿意度的提升將有助于沃爾瑪銷售量的提高。第二,國際市場利潤的流失減少將有利于總體規模的擴張,尤其是在日本。第三,資產配置的重新定向,將使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在2009年得到明顯改善。
沃爾瑪中國的三波降價促銷活動,似乎在呼應沃爾瑪總部,驗證華爾街的預測。
陳耀昌“革命”
沃爾瑪并非無往而不勝。2006年,沃爾瑪相繼撤出韓國、德國。在日本市場雖多年拓展卻業績不佳。
1996年進入中國的沃爾瑪,其在華業務一直比較沉郁。與家樂福、好又多相比,它的擴張速度明顯緩慢。2007年,沃爾瑪收購好又多時,沃爾瑪的門店數才73家,而同期入市的好又多,卻有101家。
2007年2月接掌沃爾瑪(中國)的陳耀昌,一改沃爾瑪的傳統風格,大刀闊斧開始革命性的大轉折。陳耀昌的革命大體上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高層大換血,中層裁員瘦身;二是改變過去的“天天平價”為經常性的打折促銷,推“特惠商品”,打價格戰;三是擴張步伐提速。
2005年,沃爾瑪在華開店13家,2006年15家,2007年速度大幅提升,達到23家,2008年又新開20家。有消息說,未來幾年,陳耀昌的目標是每年開店50家,總銷售額達到1000億。
2007年,沃爾瑪在華的銷售額(含好又多)為213億人民幣。可以想見,沃爾瑪(中國)要達到它的目標,未來新開門店和收購兼并的舉動會非常頻繁。
刀鋒上舞蹈
毫無疑問,沃爾瑪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營業模式與經營理念,它給中國的2萬多家供貨商帶來的管理支持,培養訓練了一大批中小企業。企業只有在成本控制、質量管理、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等方面都得到提升,才有可能成為沃爾瑪的供貨商。而沃爾瑪不是采用國內企業通常的結果管理,而是采用基于數據分析的過程管理,它總是在幫助它的供貨商、物流合作者提供改進流程的建議。
問題在于,陳耀昌高速擴張、大打價格戰的基礎在哪里?
相對于香港人陳耀昌,我更欣賞他的前任—美國人鐘浩威(Joe Hatfield)。也許,鐘浩威才真正恪守了沃爾瑪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價值觀。
作為空降兵,陳耀昌2006年11月空降沃爾瑪,次年2月接替鐘浩威,主掌沃爾瑪中國業務。之前,陳在香港牛奶集團做高管。
鐘浩威在退休前曾經坦承,沃爾瑪中國業務擴張落在家樂福后面,原因有三個:一是供貨商,二是物流系統,三是人才。
以物流成本來說,沃爾瑪在美國的物流成本是4%,而中國的物流成本高達16%。
沃爾瑪(中國)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支持它的價格戰?這才是事關沃爾瑪核心價值的大問題!
冒險中國市場
平心而論,沃爾瑪(中國)降低成本的路徑很多。對供貨商壓價、拖款、收場租等等,都可以是預選手段。就像國美、好又多所做的那樣。
以國美為例,它2008年對科龍的應付款累積達7000萬之多,對創維的拖款大體也接近這個數。
以沃爾瑪的強勢品牌,供貨商根本沒有多少議價能力,完全可以占用供貨商的資金來低成本擴張,實現沃爾瑪(中國)的高速成長。
沃爾瑪這類連鎖零售,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賣場(單店)規模,二是連鎖規模(連鎖店數量足夠多),三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這三個優勢,最終造就低成本、低價格。但這是在美國。
在中國,本土連鎖零售業絕大部分是負債經營,用銀行貸款和供貨商的資金來維持虛假繁榮。如果把銀行貸款與應付款全部付清,很可能一天也維持不下去。
所以,沃爾瑪在中國想通過價格戰來促進行業洗牌,根本就是錯誤的。中國的這條價值鏈非常有特色,強勢渠道商拖欠制造商的貨款,強勢制造商拖欠零部件供貨商的貨款,那些中小型部件制造商拖欠工人的工資與社保金。
當沃爾瑪的價格戰持續下去,你還會發現,有許多同行能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跟你血拼到底。堅持不下去的,恰恰是沃爾瑪自己。
核心價值待回歸
沃爾瑪的成功,國內評論界將其原因歸結于成本控制,這是不全面的。事實上,沃爾瑪的成功是由兩大因素相互作用而造就:第一是它的卓越的業務模式,第二是它忠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通常都以為沃爾瑪在價格談判上非常苛刻,但不怎么注意它還有一個企業社會責任考察機制、驗廠制度。價格低廉的勞改產品、童工產品,無論會給沃爾瑪帶來多少利潤,它絕對是不敢沾的。它的驗廠指標包括環保、勞動保護、作業安全等等。
一旦牽涉血汗工廠、童工產品、勞改產品之類問題,強大的NGO、媒體、教會將會發起抵制運動,而國會也有可能召開專門的聽證會,你就等著被譴責吧。
事實上,沃爾瑪、惠普、蘋果、耐克等等企業,都需要在業績與社會責任之間走鋼絲。
我毫不懷疑陳耀昌的運營能力,他完全能做到低成本高速擴張,也完全有條件發動價格戰,獲得漂亮的短期業績。他能把價格戰產生的額外成本轉嫁給供貨商。當供貨商不堪成本壓力,而又不想丟掉沃爾瑪訂單的時候,往往最容易出事。
也許,這就是鐘浩威保守的原因吧。
今天,當業績壓力巨大之時,阿肯色的山姆們需要的是營業額與利潤。而當NGO行動如火如荼的時候,山姆們會發現,該回歸核心價值了。
(時代周報 作者系資深企業戰略咨詢師 朱志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