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規”靴子落地!餐飲業要“變天”了?
出品/紅餐網
作者/周沫
最高人民法院明確,9月1日起,所有用人單位,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小微餐飲店,必須依法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這“五險”,任何“協商放棄”或“自愿不繳”的協議,一律無效。
這一“應保盡保”原則的全面落實,標志著餐飲行業用工將會更規范化,但也意味著,將對當前行業“粗放式”的用工和經營帶來沖擊。
01
餐飲打工人,終于等來了社保
在餐飲行業,“不交社保”是不少餐飲老板和員工們心照不宣的“默契”,尤其是小微餐企、街邊小店。
對于餐飲經營者而言,餐飲行業本就是“三高”(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行業,利潤微薄。即便是對于只有幾名員工的街邊小店,這筆支出有可能壓垮本就脆弱的現金流。
從員工的角度看,對比社保這類遠期福利,許多基層餐飲員工(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中年勞動者、兼職學生)更看重每月實際拿到手的現金,還會出現主動要求“不交社保,工資給“高點”的現象。
而且餐飲行業人員流動率高,有的甚至只將這份工當做是短期過渡,因此對在當前單位積累社保年限并不看重,更傾向于“落袋為安”。
而今,行業對社!盎ゲ蛔穯枴钡哪跻淮蚱屏。
最高人民法院主要明確了以下幾點:
首先,所有“不繳納社!钡膮f議一律無效。
根據新規,無論用人單位與員工是否簽署書面協議,諸如“以現金補貼代替社!被騿T工自愿簽署的“放棄社保承諾書”,均屬違法,不具備法律效力。哪怕白紙黑字簽了名,自9月起也將被認定為無效。
其次,若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保,員工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經濟補償。
一旦員工提出索賠,企業必須按照“N個月工資”標準進行賠償(N為工作年限,不滿六個月按半年計,滿六個月不滿一年按一年計)。這意味著,老板不僅逃不掉責任,還可能付出更高代價。
有人或許會問:能否通過雇傭“兼職”或簽訂“合伙人協議”來規避?
這條路也幾乎走不通。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只有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24小時(日均不超過4小時)的崗位才屬于合法意義上的“兼職”。如果員工實際出勤遠超此限,即便簽訂的是“兼職合同”,仍會被認定為事實勞動關系,企業仍需依法繳納社保。
和員工“合伙”開店的思路可行,但必須動真格,而不是走個形式。即需要有清晰的“合伙人協議”,并且分紅記錄要明確、規范,還要能證明是真正的合伙人關系。如果只是口頭說說,實際還是按月發固定“工資”,那“合伙人”的說法,在仲裁和法院面前也站不住腳。
02
成本越來越高,餐飲業要“變天”了?
對行業來說,用工越來越規范自然是好事,但對當前的不少餐飲經營者來說,還意味著成本的陡然上升。
尤其是當下餐飲業競爭白熱化,面對猛烈的價格戰,還有各種團購、外賣,利潤被層層侵蝕,現在再加上社保投入,餐飲經營者的壓力可想而知。
肖前(化名)在廣州經營一家現炒簡快餐店,店里有6名全職員工,據其估算,按照廣州的社保繳納基準,每名員工大約要多支付1000元的人力成本,一個月就要多支出6000多元。
“今年生意本就不好,扣除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后,每月利潤僅剩幾千元。如果再額外承擔這筆費用,門店只能勉強保本。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或客流減少,就會陷入虧損。”
經營早餐鋪的王娟(化名)也算了一筆賬:每月賣包子豆漿純利約1萬元,如果為兩名幫工繳納社保,每月多支出4000多元!跋喈斢诶麧欀苯涌s水三分之一,這生意還怎么做?”
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對于很多小餐飲店經營者而言,他們并非不愿意為員工繳納社保,而是實在無力承擔。
在北京經營包子鋪的張華(化名)算了一筆賬:按照北京2025年7月起執行的最低社保繳費基數7353元計算,哪怕員工月薪只有5000元,單位也需按7353元基數繳納。這意味著,單位每月至少要為每位員工承擔約1950元的成本,員工個人承擔約780元。如果員工不接受降薪,只能老板自掏腰包補上差額,或者面臨員工流失。
“一個伙計社?偝杀2730元,5個人就是1.365萬元,這已經超過了店鋪的凈利潤!睓嗪庠偃,張華決定9月裁撤全部員工,請老家親戚來無償幫忙支撐兩個月,待10月底租約到期后把店關了。
有分析人士向紅餐網指出,小餐飲店起早貪黑掙的是辛苦錢,以前沒繳社保,老板能省點成本,現在他們不是不愿意繳社保,而是不知道這筆錢該從哪摳。
即便是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也難言輕松。
豪蝦傳創始人蔣毅指出,目前整個餐飲行業社保覆蓋率仍不高,即便是部分擁有上千家門店的連鎖品牌,往往也僅在總部層面實現全員參保,大量一線門店尤其是加盟門店的員工社保仍未完全落實。
“還有一些連鎖品牌,門店幾十家,員工數百人,眼下也已是如坐針氈!笔Y毅補充道,“一旦遭遇集中維權或稽查,極有可能被一紙訴狀告到破產!
此外,餐飲業本來就面臨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尤其是基層人員,比如廚師、服務員流動性高,許多餐飲老板坦言:“剛培訓完人就走了,社保錢白交,心里也覺得虧!
03
餐飲規范化發展不可逆,
在“陣痛”中尋找合規出路
有業內人士預測,餐飲行業將迎來一輪“合規洗牌”,不規范經營的門店被淘汰,市場集中度提升,行業整體向規范化、品牌化邁進。
該人士指出,社保全面合規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餐飲業的合規成本將持續攀升,企業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紅餐網專欄作者翟彬也明確表示,“現在企業還想逃避繳納社保,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在他看來,從長遠看,企業拿出一部分成本用于為員工參保,其實是一筆“劃算的投入”。一旦員工在工作中發生燙傷、工傷,或在上下班途中、宿舍內出現意外,企業可能面臨高額的醫療費、誤工賠償甚至法律訴訟,這些潛在風險帶來的經濟負擔,遠超每月繳納社保的固定支出。因此,繳納社保本質上是為企業自身構筑一道風險防火墻,“相當于花小錢買大保障”,比事后被動賠付更為可控和經濟。
翟彬進一步強調:“如今政策已定,與其抱怨或觀望,不如積極應對。當前餐飲企業正面臨全面合規的時代——安全要合規、財務要合規、人力更要合規。未來的經營成本只會越來越高,不可能回落!
他預測,這一趨勢將倒逼企業主動優化運營模式,推動人力結構轉型。
一方面,推動智能化升級,減少人工依賴。
當前,餐飲行業面臨三大核心成本壓力: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食材成本。其中,人力與租金成本持續攀升且調整空間有限,彈性較小。
為突破這一困境,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開始大力推動設備的自動化、無人化與智能化升級,比如中央廚房、智能炒菜機、送餐機器人等。通過技術手段優化人力配置,來降低對高彈性成本(如人力)的依賴、提升運營效率。
另一方面,推動靈活用工,優化排班結構。
比如服務員、洗碗工、保潔等標準化崗位適合小時工/兼職,核心崗(廚師、店長)保留全職。具備條件的企業餐飲企業,可將部分非核心崗位的員工實施外包,以降低管理負擔與用工風險。而對于一些小餐飲店來說,當務之急或許是坐下來和員工聊聊,探討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薪資標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