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都出爐史上最苛刻股權激勵 唐駿是推手?
一份股權激勵方案,將新華都(002264,收盤價27.89元)昨日直接推上了漲停板。
昨日,新華都發布《首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各種條款看似并無新意,但28%的凈利潤年度復合增長率卻牢牢抓住了投資者的眼球。如此高的業績目標,真讓人替新華都的高管們“捏”一把汗,能完成嗎?若不能達到設定目標,不僅沒有激勵股權,新華都的高管們還將面臨減薪的懲罰。
方案
未達目標薪酬降20%~30%
翻開新華都的《計劃》,公司678名被激勵人員要想最終行權,把660萬股股份收入囊中,需讓公司凈利潤在未來的5年中保持復合增長率達到或超過28%。
三次行權條件分別為,以2008年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為基數,2011年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較200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或超過31.6%,凈利潤較2008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或超過28%,方可進行第一次行權。第二次行權同樣是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較2008年分別復合增長31.6%和28%,第三次行權需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較2008年分別復合增長31.6%和28%。
2008年年報顯示,新華都去年實現主營收入22.79億元,凈利潤6446.74萬元,按照上述要求,第一次行權時,公司主營收入需達到51.94億元,凈利潤要完成1.35億元;而到2013年第三次行權時,公司主營收入要達到89.95億元,凈利潤為2.22億元。如果本輪股權激勵計劃順利完成,新華都在五年內業績增長幅度將高達246.88%。
事實上,對于新華都的管理層而言,除了完成業績目標,沒有其他退路。新華都在《計劃》中還特別設置了懲罰條款,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的五個年度,如果沒有達到設置目標,公司受激勵的高管人員、副總監、區域總經理等在年報發布后的12個月內,薪酬將減少20%~30%。
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投資經理林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華都設定的業績目標較為苛刻,不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就公司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完成也是比較困難的。
設計
唐駿是幕后推手?
在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中,新華都推出如此苛刻的條款,這家2008年7月才上市的年輕上市公司,哪來如此強勁的激勵動能?這不得不令人想到公司控股股東新華都集團去年上半年以10億元天價引進的高級CEO唐駿。
2008年4月,原盛大CEO唐駿受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邀請,高調加盟新華都集團,為集團總裁兼CEO。唐駿上任之時曾對媒體表示,要將新華都集團旗下的6大產業公司逐一做到上市。而2008年7月上市的新華都正是唐駿完成目標的第一步。這次的“魔鬼”《計劃》會否也是出自唐駿之手呢?
“其實,新華都能發布如此嚴厲的股權激勵方案并不奇怪,說唐駿是幕后設計者也很合理。”林峰說,陳發樹一手創辦的新華都集團雖為家族企業,但早在10年前,陳發樹便不斷引入高端職業經理人。一知情人士也透露,在新華都成功上市后,陳發樹已經極少任用家族成員,而是大規模借助“外來力量”,“陳發樹在用人上,是很下工夫的。”
券商
給予“推薦”評級
對以零售為主的新華都來說,五年內實現凈利潤增長兩倍,并不容易。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0.25%,而新華都所處的零售行業今年一季度的平均增長率為-4.79%,未來五年年度凈利潤復合增長率28%如何實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員稱,依托“海峽西岸經濟區”,新華都在福建的發展會有一定的政策優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陳發樹和唐駿都是資本運作的高手,不排除公司采取同業資產并購等方式完成既定目標。“總之,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會有幫助,這是我們比較看好的,因此也給予了‘推薦’的評級。”該研究員稱。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李文藝 黃清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