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零售商“暗戰”高端超市 培育建議
一直以來,百佳超市在人們的眼中都是以超級市場的業態呈現,不過,在2009年10月底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百佳旗下高端超市品牌“international”華南地區首店落戶于廣州。百佳超市1984年登陸內地市場,是首家進駐內地市場的外資零售商。目前,百佳超市在內地市場擁有20多家超級市場,大部分分部在華南地區。2009年2月,百佳超市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馮硯祖辭職,由原百佳中國香港區高管簡力宏接任,此次百佳超市試水高端超市也是簡力宏上任以來的重大舉動。
其實,零售商試水高端超市也并非只有百佳超市這一家。早在2004年12月,華潤集團深圳萬象城“Ole’”超市開業,這也成為了國內首家高端超市。隨后,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這種定位于高端生活消費品市場的高端超市,如零售市場的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紛紛出現了許多高端超市品牌,如北京華聯推出的高端超市品牌“BHG”、和記黃埔推出的高端超市品牌“Taste”、香港高端超市品牌“City Super”以及韓國超市“C-mart”等等。
雖然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巨頭對高端超市看似“按兵不動”,但是他們極有可能早就已經在籌謀進軍高端超市領域。正如沃爾瑪方面的相關人士也表示,沃爾瑪目前還沒有開啟高端超市的業態,但今后將會不斷地去了解市場在這方面的需求。這說明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巨頭對高端超市這塊“大肥肉”還是很看重的。隨著百佳超市的“international”、華潤集團的“Ole’”、北京華聯的“BHG”、和記黃埔的“Taste”、香港的“City Super”以及韓國的“C-mart”等各大零售商紛紛在一線城市爭相開店,可以預測,一場高端超市的“暗戰”更是即將打響。
高端超市的經營品類
走進位于廣州天娛廣場負一層的這家高端超市品牌“international”,超市內布置的主色調并不是百佳超市傳統的綠色,而是更加富有時尚味道的黑色調。“international不是普通的大眾超市,其定位更趨向于國際化,并提供意大利、法國、日本以及香港地區等國際化食品,突出天然無農藥公害的蔬菜、水果、天然野生海鮮產品、上等肉類等食品。當然,這些商品的售價也是比一般同類商品貴出了不少。
上百元一斤的泰國水果、幾十元一個的歐洲面包、近五百元一斤的澳洲牛肉等等,高端超市經營的這些商品售價平均超出了普通大眾超市同類商品的20%以上,甚至還要比友誼商店超市、廣百百貨超市、吉之島等精品超市還要貴出一截。
又如深圳萬象城“Ole’”也提供泰國水果、比利時餅干、意大利蛋糕、火腿、德國巧克力、日本點心等等,還有一些來自國外著名酒類產區如德國啤酒、法國紅酒,品類豐富調味劑、制作西餐的原料等充滿情調的進口商品,也十分吸引著年輕人的眼球。
可見,這些高端超市大多主打“進口牌”,尤其是以“進口食品”為主。實際上,高端超市更類似于“加強型食品超市”,進口食品是吸引高端消費者的一大亮點。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日用化妝品、高品質生鮮類商品、冷凍冷藏類食品等等。
高端超市的消費群體
很顯然,高端超市的經營品類決定了其目標消費群體主要是以都市白領、外籍人士以及有生活品位的消費群體為主。如華潤集團的“Ole’”最近試圖進軍上海高端超市領域,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中了上海這個國際性大都市中大量聚集的中高端消費群體。
也正因為基于高端定位的目標消費群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成為了各大零售商“暗戰”高端超市的主要戰場。如據CTR的調查顯示,2008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八個一線城市的高端女性規模達到167萬,平均月收入達到7000元,家庭年平均收入更是高達24萬元。這一群體的消費欲望最強烈,已經擺脫了價格消費層次,轉為重視產品質量,這部分逾80%的人群有消費奢侈品的欲望。因此,目標消費群體的高速增長也就成為了各大零售商進軍高端超市的最大動機。
高端超市的利潤誘惑
高端超市與普通大眾超市的最大不同就是能夠為零售商賺取高額的利潤,正因為經營高端消費者喜歡的“進口食品”,而這些“進口食品”的毛利率遠遠高于普通食品,所以這更為零售商帶來了高額的利潤。高端超市顛覆了普通大眾超市的盈利模式,高端超市大多主打“進口牌”,尤其是以“進口食品”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日用化妝品、高品質生鮮類商品、冷凍冷藏類食品等等。高端超市經營的這些商品都是高毛利的商品,其毛利率甚至比普通大賣場高出一倍或更多。
不過,現階段高端超市的發展情況卻并不容樂觀。以華潤集團的“Ole’”為例,深圳萬象城“Ole’”開業之初,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多次作了內部調整,如降低部分進口商品的構成比例,并著手培養當地的高端消費者。但是,開在東莞的第二家“Ole’生活時尚中心”旗艦店卻因為業績一直表現欠佳,被迫于2007年易幟為“華潤萬家”。高端超市盡管利潤高,誘惑大,但其經營成本也高,負擔的是黃金地段的高額租金和高額的前期開店投入,高端超市的市場還有待培育。
高端超市的培育建議
建議一:因地制宜。盡管高端超市大多開在繁華地段或繁華商圈,但每個繁華地段或繁華商圈所面對的高端消費者并不盡相同。如廣州的高端超市可能是以本地高端消費者為主,而上海的高端超市卻有可能是以外國高端消費者為主。開在不同的地點,就必然會面對不同的高端消費者,所以高端超市應該因地制宜,針對不同高端消費者的不同喜好,適當調整商品的配置,以更好地滿足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
建議二:本土文化。高端超市不能照搬國外的模式,而是應該適當融入一些本土文化。高端超市可以考慮如何將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良飲食傳統、飲食習慣、飲食文化等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形成真正的特色加以保留、放大,而不是照搬國外的模式。高端超市應該要有自己的本土特色,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費者。
建議三:體貼服務。高端超市需要一種“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高端超市要讓高端消費者無論從服務硬件還是服務軟件上都能感受到這種體貼感。如超市員工的每個服務細節都能打動每一位高端消費者。超市內員工面帶微笑,隨處可以聽到的“歡迎光臨”,免費用的牙簽和免費品嘗商品的密封式打包方式展示了他們對食品衛生的自信等。高端超市不僅需要在經營商品上動心思,也需要在服務上下功夫。
建議四:個性營銷。在普通大賣場隨處可見的“特價牌”在高端超市并不常見,高端超市的營銷不是以“價格”取勝,而是以“個性”取勝。因此,高端超市可以適當舉辦一些個性化的營銷活動,這些營銷活動可以從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情趣商品、體現高品質生活品味的商品等方面來對高端消費者進行長時間引導以及培育。
如今,零售商對于高端超市的這場“暗戰”正在逐漸升溫,與此同時,更有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跳出競爭激烈的普通大眾超市業態,轉戰高端超市業態。
(專供聯商網投稿 作者:曾亦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