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選址”,網絡零售將會怎樣?
來源:
聯商網
2010-01-25 22:48
方式方法不同,但對客流的爭奪,則是亙古不變的,而互聯網上的爭奪更為慘烈,因為這里天涯若比鄰。你能想象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特易購、物美一個挨一個地開在同一條商業街上嗎?在傳統零售業,門對門,就已經是你死我活的競爭了。
用什么來爭奪客流?
在傳統零售業中,這個問題被歸結為業態問題,不同業態滿足的需求不同,針對的客戶群有所差異,競爭手法也不相同。
比如便利店與大賣場,前者的選址貼近社區,商品組合簡要明快,各項服務方便快捷;后者的選址往往遠離社區(中國特殊,大賣場開在市區繁華地帶,扼殺了其他業態),雖交通方便但距離遙遠,商品組合非常豐富,價格十分低廉(中國特殊,大賣場的總體價格水平高于批發市場和菜市場,不過還是低于中型超市和便利店)。
但是,由于互聯網消弭了空間與距離,使得業態無法在地理位置上形成差異點,這就給其他差異化環節增加了沉重的壓力。因為在傳統零售業中,所有東西都是可以互相抄襲的,唯有地理位置不行。這就是為什么傳統零售業法則的頭三條是:選址、選址、還是選址。要消除地理位置對生意的影響,除非你在價格、商品(組合)或服務上有驚人的表現。
網絡零售選擇了價格作為突破點。
目前B2C普遍采用“用現金購買顧客—做大銷量—用銷量換取供應商的價格折扣—用低價吸引顧客”的成長策略。比如做母嬰用品起家的紅孩子,成長初期沒有銷量,供應商根本就不搭理,只好從經銷商甚至商超處進貨,貼上驚爆價,以低于現行市場的價格低價傾銷,靠“沒有5分錢不能打敗的忠誠度”,迅速擴大市場,把銷量做大到足夠讓上游廠家一起坐下來談折扣的程度。
在這個過程中,紅孩子一直都在往里貼錢,虧本賺吆喝,爭取的就是一個談判地位。這與國美早期的策略如出一轍。
當然,市場競爭中,價格只是一個關鍵要素,傳統零售業也非常重視顧客體驗。這就是為什么傳統零售商都非常重視商場裝修和有條件退換貨。而網絡零售光靠低價也是玩不轉的。快速的物流投遞,良好的信用環境,便捷的退換貨服務,少了哪一個都不行。
互聯網有什么不能抄?有什么不能更快速地抄?在強大搜索引擎幫助下,網絡零售的差異化將異常艱難。上游廠家吃過了家樂福和國美的苦,如今非常注重渠道價格的管理,這就逼迫網絡零售業態內部的差異化要向非價格元素要成果。
比如,某些B2C在做到一定規模之后,都開始自建物流隊伍。不僅僅是為了能及時回款,也是為了大幅度提高顧客在配送服務上的滿意度。但即便是這一點,也不是不能被跟進的。
互聯網的低進入門檻,必將導致競爭的高慘烈度,迅速的同質化將攤平行業利潤。失去了“選址”這一天然的差異化元素后,網絡零售業本身注定是一個低利潤的行業,除非操盤者效仿國美那樣的類金融模式,用持續而巨大的現金流干干地產,做做金融,拆東墻補西墻,那就另當別論了。
(作者:王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